運用桌上遊戲,發展美好的佈道事工


2904 期(2020 年 4 月 19 日)
◎ 教會觸覺 ◎ 陳兆東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思考篇

  神學家莫特曼在他的作品“TheologyofPlay”中引用加爾文的看法,指出神創造人類,是讓人類榮耀神及在神中喜樂(註1)。玩樂是可以帶來喜樂的其中一個方法。根據這看法,基督教信仰是有喜樂及玩樂的元素。事實上莫特曼在以上的作品中,就是探討喜樂及玩樂在信仰中的意義,或另一角度,信仰中喜樂及玩樂的內涵。聖經教導我們以神為樂(詩三十七4,羅五11),神是我們喜樂的源頭,也是我們喜樂的目標。雅各書也教導我們在禱告中不可妄求、浪費在宴樂中,又提及與世俗為友就是與神為敵(雅四3-4),正如莫特曼在“Theology of Play”探討玩樂(Play)與信仰的關係,我們也可運用玩樂的活動,探討如何使人認識神及使人在當中經歷屬靈的意義,這樣相信可以避免違反以神為樂的原則,因為神是在這些玩樂的活動當中。同時這些活動也不是世俗的活動,是屬靈的活動了。

  有另一本書籍也深深影響筆者,又啟發筆者運用桌上遊戲去發展靈修、團契及佈道等等屬靈的課程。這本書是畢德生的《翱翔的基督》,是一本植根在三位一體神學上,建立出靈修學的書籍。書中沒有直接提及遊戲,但有三點內容很值得思考。第一點:本書的英文書名是“Christ Plays in Ten Thousand Places”,Play一字有豐富的意思,但玩樂肯定是其中一個明顯的意思。第二點:在書中有提及吃飯及宴客的屬靈意義(註2),畢德生這位稱為牧師中的牧師,更將宴客與聖餐連在一起,吃飯是可以屬靈的。吃喝玩樂中的「吃喝」可以是屬靈的,我們可嘗試思考「玩樂」也可以屬靈嗎?第三點在書中的附錄中,畢德生介紹幾位靈修神學的作家,當中有杜斯妥也夫斯基這位小說家。畢德生認為「靈修神學若缺少一種強烈的敍事感,將因流於抽象而有萎縮的危險」(註3)。小說是故事,就是有敍事感,優良的小說家也可以是靈修神學的作家,運用小說在靈修學中,真是十分有意思。以上三點都使筆者不斷思考,屬靈的事情可否發生在世界中?在小說中?在日常生活中?在吃喝玩樂中?還是單單在信仰的象牙塔內呢?

  實用篇

  桌上遊戲泛指一切在桌上進行的遊戲,在人類發展史中,桌上遊戲已有長久的歷史。上世紀八十年代德國積極發展現代的桌上遊戲,帶來巨大的影響。在遊戲世界中,電子遊戲以不同的方式,仍是站在遊戲主導者的地位,桌遊卻異軍崛起,在遊戲產業中另創天地,成為受歡迎的遊戲類別。在德國的圖書館,除了可以借書籍,也可以借桌遊。在台灣,桌遊的發展是華人世界中最突出的,玩桌遊及賣桌遊的店舖非常之多。台灣也是熱心發展運用桌遊在不同的教育培訓事工上的表表者。日本是亞洲的桌遊大國,出產不少有日本特色的桌遊。我們估計全世界每天大約有四個全新的桌遊出現,即一年有超過一千個桌遊在世界中誕生,愈來愈多人相信,運用桌遊可以發展不少有價值的事工。

  桌遊佈道

  如何運用桌上遊戲活動來建立佈道事工?這裏主要介紹三種方法,可以獨立運用或結合一起運作。這些方法都是實際應用中的事工,是真正運作中的活動。

  第一種方法: 純玩的活動

  這方法是集中在玩桌遊,建立關係,就是簡單地舉辦玩桌遊的活動,可以是不定期活動,定期的活動,甚至建立一個桌遊小組,經常有玩的活動,邀請未信的朋友參加。純粹玩的活動,較容易吸引未信的朋友參加。我認識的一間教會有很好的經驗,就是以純玩桌遊為目標,吸引了未信者參加,未信者主動詢問有關信仰,繼而返會聚會,更決志信主。另有一間教會,在漢堡包快餐店定期玩桌遊,吸引未信者一起玩,後來有朋友因此信了耶穌,現在更成為這事工的負責人。在玩樂中建立的朋友關係,是很好的友誼佈道方法。純玩桌遊的活動是較容易操作的,但若果希望有良好的效果,也可參考以下的建議。負責這事工的團隊(最少有兩三位弟兄姊妹負責較佳)最好具備以下三種條件:

  a. 有佈道的使命感,能掌握友誼佈道的技巧

  b. 熱愛玩遊戲,特別是桌遊

  c. 對桌遊有基本的認識

  當然不需要完美地擁有這三方面,只是有這三種條件是較為理想的。建立玩的習慣、玩的活動、玩的友誼便是傳福音的美好開始。

  第二種方法: 設計有主題的桌遊活動

  這方法是運用桌遊建立未信朋友感興趣的一些主題活動,當然是根據未信者的年齡、背景及需要而設計的桌遊活動,例如:對於二十至三十歲的職青,會否職場的主題是他們的需要呢?對於退休人士,會否輕鬆的生活、身體的養生是他們的需要呢?可能大家覺得有點奇怪,玩桌遊可以配合這些需要嗎?答案是可以的。在桌遊世界中,桌遊設計師是很有地位的,當中一些設計師是歷史學家、心理學家、數學家等等,他們遊戲的設計是可以反映他們的內心及其世界觀的。人生中不同的處境及實況,都可以在桌遊的玩法中顯現出來。透過仔細的策畫是可以配合人生不同背景、不同年齡所面對的不同需要。有些弟兄姊妹較適合帶領這些主題活動,社工、輔導員、心理學家、培訓師、老師及傳道人都適合帶領,因為他們的工作都是與生命及人生有密切的關係,當然要成熟地帶領這些桌遊活動,需要一定的專業培訓,有桌遊培訓師或遊戲治療師的訓練是很有幫助的,這類主題的桌遊活動能吸引一些愛玩樂又喜愛學習的未信朋友。在玩樂中學習是一種遊戲化的過程,遊戲化是在與遊戲沒有直接關係的活動中,加上遊戲的元素及性質,是現今世界發展的一種新趨勢。只要掌握對象的特性及需要,有主題的桌遊活動是可以吸引未信朋友的。

  第三種方法: 分享生命見證的桌遊活動

  這方法運用體驗式教育中常用的「活動後分享」(Debriefing),在遊戲活動後,有一些討論及信仰見證分享。當然舉辦前要通知參加者在桌遊活動後有分享及討論的安排,以免參加者沒有心理預備而產生不安或反感。這方法可算是直接的佈道活動,這方法主要是運用桌遊中的一些玩法或特點,直接分享福音的信息。筆者強調是配合桌遊的福音見證故事,是真實的信仰經歷,不是一些概念或理論。筆者嘗試舉一個例子,在桌遊中有一個比較多人認識的遊戲,名叫「牛頭王」。這桌遊主要的玩法是參與者努力避免擁有牛頭,因為遊戲結朿時,擁有最多牛頭的,便是輸家。牛頭是不受歡迎的,是需要除掉的,就好像我們的壞習慣,不好的東西,甚至人的罪都需要除掉的。運用這一點可用聯想法來表明,「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羅五8),神的愛,幫助我們除掉罪,牛頭王這遊戲就是除掉牛頭,愈少牛頭愈好,牛頭王這遊戲靠自己除掉,福音是靠神的愛除掉人的罪。若果負責帶領桌遊活動的基督徒,分享自己真實的信主經歷,分享如何靠神除掉罪,便是一個明顯的傳福音行動。

  結論

  以上三種方法,可以獨立地推行,也可考慮成為一個系列,成為一個有系統的佈道事工,這三種方法,只是桌遊佈道事工其中一些方法,其實桌遊佈道事工是非常豐富的,可以有很多精彩的變化,盼望大家考慮多多運用桌上遊戲。

  註:

  1 Jurgen Moltmann, "Theology of Play", translated by Reinhard Ulrich, New York: Harper & Row, 1972, p.19

  2 畢德生《翱翔的基督》,徐成德,吳震環譯 台北:校園書房,2010,頁276-289

  3 畢德生《翱翔的基督》,徐成德,吳震環譯台北:校園書房,2010,頁428

  陳兆東(基督葡萄園)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教會觸覺】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

【香港基督教醫療發展口述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