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街9號


2888 期(2019 年 12 月 29 日)
◎ 九龍半島賞教堂 ◎ 區伯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當年英國佔治香港之初,隨即聚焦在香港島的北部、沿着海港建設維多利亞城,其位置偏在西邊的海岸。待得發展九龍半島時,城市建設同樣偏在半島的西邊海岸;於是構成海港西部、港九兩岸的城市格局。

  香港島的東區及九龍半島的東部,那時都屬於維多利亞城的市郊地帶;因此維多利亞港東部的兩岸都成為早年「重工業」的集中地。港島東區北角的發電廠及鰂魚涌的船塢,至上世紀七零年代才開始陸續改建成住宅。九龍半島東部紅磡的發電廠及船塢,到上世紀八零年代才開始陸續改建成住宅。

  這些早年建設的工業提供大量就業職位,使海港東部兩岸、當初的市郊地帶人口漸增,促進了這些地區的發展。有人的地方,就有牧靈的需求;有人的地方,就有教會的使命。紅磡的社區發展,觸動教會的服事心懷;尤其關切這區的大量工人民眾。

  早年聖公會在九龍半島東部區內建立了不少事工。在一九五三年,教會採取醫療傳道方式,在紅磡開設「聖馬可醫療所」,同時成立佈道所,展開傳道工作。信徒關顧民眾的健康需要,同時關顧民眾的心靈需要;因此廣受歡迎,事工穩健成長。至一九六一年,佈道所擴充發展規模,正式升格為「聖馬可堂」。

  聖公會聖馬可堂持續成長,後來產生購地建堂的意念,結果在一九八零年在自置堂址建成現時的教堂。教堂的設計,饒具心思。正面前壁的線條和層次,有如一冊正在翻開閱讀的聖經。教堂門前立有三柱懸鐘,表徵三一上主;原本是一套香港建城初年的古鐘。

  直至上世紀七零年代初期,政府仍然批出土地作純粹的宗教用途。那時教會可以購買土地建造教堂,並不必要附設社會服務作為購地條件。當年政府批出石鼓街的一片山坡給三個宗教組織認購,後來分別建成「中國基督徒會堂」及毗鄰的「聖公會聖馬可堂」;側旁尚有一幢別異教派的建築。

  區伯平(撰述,繪圖及拍攝)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E療行傳】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行動】

【明心見證】

【深入以色列】

【牧心世情】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