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窩打老道與界限街交界處的「瑪利諾修院學校」(Maryknoll Convent School),不單校園規模宏大,而且建築設計具有獨特的西洋風格,十分矚目。自從校舍在上世紀三零年代中期建造以來,就突顯成為九龍半島的一處地標。上世紀由六零年代至八零年代,這片校園曾經是不少愛侶拍攝婚紗照片的熱門外景場地哩!現時劃作小學部的整列大樓,基本上完好地維持着初建時的狀況,已經列為香港法定古蹟。
美國的天主教會人士,在一九一一年組織了「美國天主教外方傳道會」(The Catholic Foreign Mission Society of America)。這是美國天主教會的第一個差會組織,成員包括神父及修士。由於其總部所在有一個名為「瑪利諾」(Maryknoll)的小山丘,而這個字簡明易讀,因此後來組織也漸漸俗稱作「瑪利諾修會」。為了組織修女投身海外服務,幾個月之後,在一九一二年又成立了「瑪利諾女修會」,正式的名稱是 Maryknoll Sisters of Saint Dominic。
瑪利諾女修會在一九二五年來到香港服務,原來香港是其第一處海外工場。那時在香港服務的修會,已經有來自法國的「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及來自義大利的「嘉諾撒仁愛女修會」。來自美國的「瑪利諾女修會」是第三個到來服務香港的天主教修會。奇巧地,三者源於三個不同的國家,卻都是女修會。
女修會的宗旨一般主要在提供社會服務,包括關顧婦女、孤兒及醫療,而興辦教育是一個重點。瑪利諾女修會也不例外;然而其更聚焦於辦學,由初到香港的同一年,已經開辦學校。瑪利諾修院學校在一九三六年遷至現時地點,大興土木,建成現時的壯闊校園。在校園靠近何東街的一角,原本保留由修會自用,算作「修院」的範圍,並非學校用途。
瑪利諾修院學校辦理出色,小學部及中學部都需要擴張。至一九九七年,修會讓出修院的範圍,遷往何文田另一地點;修會舊址交予學校的小學部應用。這處修院舊址的主要標記是一座小教堂。
區伯平(撰述,繪圖及拍攝)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雲彩見證】
【E療行傳】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深入以色列】
【牧心世情】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