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那打素三十年的日子


2876 期(2019 年 10 月 6 日)
◎ E療行傳 ◎ 梁傑晃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以下簡稱那打素醫院)於一八八七年由英國倫敦傳道會創立,而遷院至大埔的那打素醫院在一九九七年開展醫療服務,並延續院牧服務,更創立臨床牧關教育訓練中心,一九九九年後更獲美國臨床牧關教育協會評審檢證。我加入醫院行政管理行列轉眼已有三十六年,其間見證香港醫院院牧事工聯會在一九八九年成立、醫院管理局在一九九一年的成立(及後更認可公立醫院院牧服務的專業性)和發展、港島般含道那打素醫院分別在一九九二年及一九九七年搬遷至柴灣(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及大埔(那打素醫院)、二零零三年的沙士襲港及那打素醫院執行委員會於二零零八年轉型為慈善基金會,迎合新時代所需。

  我回憶一九八零年在英國大學二年級的時候,曾探望患上抑鬱症留醫的同學,期間察覺到他在院內周遭的人行為甚為怪異,有些場境甚為嚇人,心中非常困惑,又不懂得如何去幫助患者解困,深感不安!一九八二年畢業後回港工作,首先在東華三院醫務部參與行政事務,當時除了適應職場,更參與東華醫院基督徒團契,其後更與堅尼地城浸信教會的弟兄姊妹參加醫院探訪和佈道,開始經歷與主在醫院同工的歲月。五年後,我轉職至港島般含道那打素醫院,更有幸認識到當時已退休的巴治安院長(Dr. E. H. Paterson)、陳永嫻總護士長及李炳光牧師等前輩,從而體會「矜憫為懷」的意義,並從先賢長輩的事蹟和生命見證上領受人生真諦,他們言教身教,助我成長,裨益良多,終身受用。因利乘便,我參與的教會其後也在那打素醫院進行病室探訪,最令我感動的是醫護人員和各級同事不單在崗位上努力工作,更真誠對待院友,傳揚福音,務求醫院能夠榮神益人,實踐全人關顧的精神!

  我在一九九七年起在大埔開展新院的行政事務工作,並與院牧部協辦不同形式的佈道會、音樂會和各類賀新年、報佳音等活動,例如病室探訪、送上義工親手製作的窩心禮物,且為外判服務的僱員安排節期慶祝活動,使醫院充滿生氣和營造歡樂的氣氛!我在該院參與病室探訪期間,也有帶領數位兒童院友信主,而我在去年退休後,適逢某親人住院時,曾邀請鄰床的女士去參加醫院的午間崇拜,然後引領她決志信主,最近我們還一起參加院牧部舉辦的啟發課程。近年,為了回饋醫院,我仍有出席那打素醫院院牧牧關事工督導及臨床牧關教育訓練等委員會會議,期盼能延續這些非常有意義的事工。回顧當初,我從未想過會在醫院工作,並且在職場上與主相連,今一路蒙祂引領,心被恩感。

  雖然時代巨輪不停地轉動,惟「全人關顧」的心靈照顧卻歷久常新!在今日缺乏互信的社會,溝通、包容、寛恕和良善更形重要。香港人口日趨高齡化,目前要作的事是薪火相傳,傳承心法,開拓院牧事工,正如路加福音十章三十六節:「你想,這三個人哪一個是落在強盜手中那人的鄰舍呢?」十章三十七節:「他說:『是憐憫他的。』耶穌對他說:『你去,照樣做吧!』」二千多年後的今天,我們仍然繼續進行憐憫人的愛心行動,因為正如馬太福音五章七節所說:「憐憫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憫。」醫院是存在已久及成熟的禾場,有病的人不單要有醫生的治療,也同樣需要心靈同行者的照料。前人開墾,後人休種,期望開花結果,但願有更多人在醫院面對生老病死時,不單只獲得身體的治療,並且心靈得着永生的福樂。

  梁傑晃(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及大埔醫院前行政事務總經理)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培靈奮興大會 禱文】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

【E療行傳】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行動】

【明心見證】

【深入以色列】

【牧心世情】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