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與生活


2867 期(2019 年 8 月 4 日)
◎ 教會之聲 ◎ 翁傳鏗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基督教是強調信心的信仰,基本教義因信稱義(天主教會稱為因信成義),一直視為信仰的核心。不過因信稱義在歷史上曾帶來不少教會紛爭,還幸世界信義宗聯會與梵蒂岡於一九九九年簽訂《因信稱義聯合聲明》,並且表示接近五百年來雙方教會的咒詛,已不再適用。自始不用再糾纏於花費寶貴時間而未能達致愛與成果的辯論,因為共同相信同一根源——上主的愛。

  因着「因信稱義」衍生出的概念是「唯獨信心」,常常令人隱於純抽象的觀念和經驗之中,甚至誤認為「信心」乃由人產生,所以很多福音運動常常強調「決志接受耶穌成為個人救主」,其實信心並非源於人本身,而是從上帝而來。按照希伯來人的思想:「相信」就是緊緊把握那個堅固穩定的基礎,原本漂浮不定的人,一旦站在其中,也就穩定了。誠如以賽亞書二十六章三至四節說:「堅心倚賴你的,你必保守他十分平安,因為他倚靠你。你們當倚靠耶和華直到永遠,因為耶和華是永久的磐石。」所以在漫長人生路上,我們往往漂浮不定,直至回到主愛中,才能站立得穩享受安息。

  可見上帝就是信心的根源,在祂裏面才得享生命的安穩。不過得着信心並非只是內在經驗,需要外在行為印證內心的相信:「可見,信心是與他的行為並行,而且信心因着行為才得成全。」(雅二22)縱然雅各書在宗教改革宗師馬丁路德眼中是「禾稈草經卷」不值一看,但是卻能幫助我們整合內在信仰經驗(信心),與外在行為(生活)得到見證。

  近日香港社會出現人與人之間的撕裂、指控、仇恨……甚至非友即敵的慘況,雙方陣營就像北極熊與企鵝的關係,永遠未能面對面的接觸,甚至同感對方的情況長。此下去,恰似在紙上劃兩條平行線各自不斷向前,但卻沒有相交的機會,如果真正的信心是來自愛的根源——主上帝,那麼祂必愛所創造的每一個人,又如何落實在現實生活中?

  我們深信如果能夠感悟到每一個人都是尊貴的,才能漸漸將從上主而來的穩定生命,流露於人際的互動之中,讓祂的愛慢慢縫合人間的裂縫。

  翁傳鏗(基督教文藝出版社社長)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特稿】

【E療行傳】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深入以色列】

【牧心世情】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