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思教會當下責任
第 2867 期(2019 年 8 月 4 日)
◎ 要聞
由德慧文化主辦,以馬內利浸信會協辦之「雙雄會:聖經的社會政治閱讀」講座已於七月二十五日晚上舉行,由台灣神學研究院專任教授孫寶玲及香港浸信會聯會會長羅慶才牧師分別從舊約及新約聖經解讀當時處境,再思香港教會當下責任。
孫寶玲教授從帝國鑑別學(Empire Criticism)指出,羅馬帝國不僅是新約作品的背景,其中的議題更是塑造新約信息的要素之一,新約經文有不少是對帝國的觀點描述。他續指出,帝國主義透過侵略與擴展,以獲取經濟、政治等利益,並且製造敘述,通過意識形態控制民生政治,以圖壓制被侵略者的信仰、文化和價值。
他認為香港在不同年代有不同敘述,如借來的空間、獅子山精神、平民的犬儒,以至回歸後的背靠祖國。惟他提醒要細心察看每個敘述,如從經濟而言,數據顯示連續十年香港對中國內地投資佔近七成,與內地敘述有落差,「偽敘述會使香港人失去身分、自信和願景。」
他不諱言,香港人逐漸失去自我敘述的空間,但近日社會事件激發起港人重塑身分,新一代的敘述能力變得更賦創意。他又指,權勢說謊是因害怕真相被人知道,故透過褫奪話語權來控制敘述,惟此舉並不適用於香港的處境,他又藉新約不同作者在其位言說真相來勉勵信徒:「在自己崗位做好應該做的事。」
羅慶才牧師指出,很多信徒並不知道聖經蘊藏政治元素,經文背後有自己的敘述、目的和記載,經文需放在歷史空間中才能對政治社會作合理閱讀,他舉例,舊約有一系列書卷目的都是指向大衞作王,如路得記以族譜作為結束,是要為大衞的統治提出合理性;撒母耳記上對大衞如聖人般的描述,是要提供理據為其辯護,反駁當時有人對大衞登上皇位提出質疑和反對。
他續帶領與會者從歷史處境閱讀以賽亞書六1-九7,他指信徒大多時候停留在「我在這裏,請差遣我」,惟重點卻是後段以賽亞書,被差遣成就猶大國的滅亡,「他所宣告的並不是救贖信息,而是滅亡的信息。」羅牧師解釋,前段葡萄園之歌(賽五)以野葡萄指出當時制度的不公義,又藉以馬內利的預言(賽七14) 堅固亞哈斯信心,至以賽亞預言(賽九7)直接向亞哈斯宣告將有新君王的出現取替他。
羅牧師指選擇有兩邊,一是靠攏帝國,換取保護和好處;另一邊是堅持自己立場和身分敘述,亦是聖經各先知的選擇。教會當下應像以賽亞先知,將所認識知道的事,憑良知向掌權者表達意見。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特稿】
【E療行傳】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深入以色列】
【牧心世情】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