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城困擾情緒紓緩
 釋出愛心助人自助


2865 期(2019 年 7 月 21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近日社會爭議讓全城情緒受困擾,自殺傾向的求助個案上升。影音使團、人生熱線、香港基督教輔導學院合辦,香港基督教輔導服務協辦之「全城困擾情緒紓緩–心理健康講座」已於六月二十九日舉行,由精神科專科醫生廖廣申及香港基督教輔導學院院長葉大為博士主講,幫助受情緒困擾的信徒。

  廖廣申醫生指出,曾有香港大型普查揭示近九十萬港人有明顯情緒問題,包括抑鬱、焦慮、失眠等,「我們本身已生活在好嚴峻、充滿着衝擊壓力、情緒困擾的社會裏面,現代都市社會生活是非常高壓的地方,而且日益增加。」他指近日香港外在壓力增加,社會上不少人心受創傷,此外,亦有很多研究顯示當人們面對天災人禍、受暴力襲擊等原因都會引發情緒問題,所以此段時刻應更關注自己及身邊人的情緒健康。

 

  他續言,壓力除了有機會引起抑鬱、焦慮等問題,亦有可能引起急性壓力反應及創傷後壓力障礙症(PTSD)。創傷後壓力障礙症患者的主觀感覺會變得麻木、疏離或沒有情緒反應能力,亦會失去現實感和自我感,有機會無法回想起創傷事件的重要部分;創傷事件會再度體驗,如出現的影像、思想、夢、錯覺、瞬間經驗再現(Flashback)或感覺過去經驗再浮現。廖醫生建議在災難二十四至七十二小時內進行經驗分享,以減輕創傷對受難者的深層情緒影響,提供情緒支持及正向回饋。

  他亦提醒要關注失眠問題,如情況嚴重可考慮藥物治療,因睡眠是讓神經細胞進行修復工作的時間,他建議入睡前避免觀看令人緊張的影片,亦不要與人爭辯或討論嚴肅問題,做一些慣性的事,如看書培養睡意,亦可播放柔和音樂和沖溫水澡幫助入睡。他最後以雅各書及羅馬書經文鼓勵要保持希望,面對逆境困難中生忍耐,管理好心理情緒,因為喜樂的心乃是良藥。

  情緒困擾先停資訊 尊重對方勿加批評

  葉大為博士引述世界衞生組織預測,明年抑鬱症將會成為全球第二號疾病殺手,每五個港人就有一個受情緒困擾,他認為預防困擾入侵是關鐽所在。他提醒,受近日社會重大事件影響的人士除了參與前線抗爭的人士,亦包括非前線參與者,以及被媒體影響的被動參與者,其中主動參與者或有情緒困擾的被動參與者都屬於高危人士,容易影響正常工作和社交,嚴重者會有自殺念頭。

 

  一旦遇上情緒困擾,他建議先暫停(Time out)接收和轉發外界資訊,暫停與不同立場人士議論;逐步恢復(Resume)正常生活秩序、日常娛樂、與朋友分享、運動和飲食;並作出求助(Seek help),向可以信任的親友傾訴心聲,向教會牧者同工分享感受,接受禱告及安慰,有需要則向專業心理輔導員或心理學家求助,嚴重者向精神科醫生求助。

  葉博士提醒要進行自助(Self-help)和助人(Help others),要常作情緒狀態自我評估,以正常生活及社交功能為量度標準,保持情緒健康,信徒更應保持靈修和敬拜生活;留意身邊有沒有因社會重大事件而受情緒困擾的人,如發現對方有長期且持續的情緒困擾亦未能自我恢復,便需要特別留意和關心,「聆聽時先詢問對方是否願意向你分享和傾訴,再找一個安全和安靜的地方交談。」他提醒過程要尊重對方感受,勿加上批評,多詢問對方的需要和擔憂,給予同理心而非否定,幫助對方整理出重點,使他感受有人陪伴,信徒亦可為對方禱告,幫助他維持健康的教會生活。葉博士認為社會需要更多愛,不要讓人孤單無助,最後他領與會者為香港、為身體和心靈受傷的港人禱告。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E療行傳】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深入以色列】

【牧心世情】

【畫出深情】

【誰明宣子心】

【譯經隨筆】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