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44 期(2019 年 2 月 24 日)
◎ 教會之聲 ◎ 吳思源
好多年前曾有一本膾炙人口的好書, 叫《屬靈操練禮讚》, 其中提到禮讚生命“celebration of life ”。但怎麼樣的生命,才值得慶祝和禮讚呢?
盧雲神父在他的著作“Creative Ministry”中,獨排眾議的指出,生命的禮讚和慶祝,不是出現在世俗的快樂和幸福中,而是奇妙地可以發生在介乎生死之間的喪禮之中。
他又在書中寫了一段發人深省的說話:
「對人類來說,這種慶祝怎樣才可能出現?我們的生活在黑暗的兩端間搖擺。我們從誕生的黑暗中躊躇而來,逐漸消失於死亡的黑暗中。我們從塵土歸於塵土,從不可知歸於不可知,從幽秘歸於幽秘。我們竭力在幼繩上保持命懸一線的平衡,卻從未看見或理解過繩子決定性的兩端的真相。不可見的現實包圍着我們,佔據我們生命的每一部分,有時甚至叫我們驚懼,但同時它卻是解開我們生命之謎的鑰匙。」
出席喪禮誠然傷感,始終送別一位認識的人不可能是一件樂事,但盧雲神父教我們在離別的隱痛中「禮讚(celebrate)」生命,即是在生與死的夾縫中,體認和察驗一己生命的奇特與奥秘。盧雲神父(He n r i J . M . N o u w en)看喪禮(基督宗教叫「安息禮拜」)卻是別具意義。他說:「在安息禮拜中,我們悼念比我們早一步離開的人;我們所作的,遠超於敬虔地思念已去世的家人或朋友;我們體會,自己正站在歴史洪流中,我們能夠肯定自己當下的境況,是基於承認之前無數人活出他們的生命,引領我們到達此時此地,好讓我們得着機會,活出自己的生命。」("Creative Ministry ",Henri Nouwen)
原來在喪禮之中,我們不單在悼念逝者的離去,而是為他好好活了一生而「感恩」。我們在他身上看到生死之間的奥迹(mystery),就是一個人如何造就了自己、如何塑造自己的一生、如何完成了上天交付他的使命。這個人起初只是一個全無自理能力的嬰孩,但後來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人;他未必有太多世俗意義的成就,但他肯定立己又立人。
這就是為甚麽在喪禮中可以「禮讚」或「慶祝」生命的原委:「生」雖然短暫,離別又是痛苦,但能夠活了一生,也是值得慶祝的。又正如川端康成在短篇小說《花未眠》寫道:「凌晨四點醒來,發現海棠未眠。如果一朵花很美,那麽我會不由自主地想到:要活下去!」
吳思源(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出版部部長)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E療行傳】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淨山清泉】
【深入以色列】
【牧心世情】
【畫出深情】
【閱讀馬拉松】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