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邀請了Breakazine前來分享,教我翹首以待。過去幾年,眼球始終離不開該雜誌,一覺合適馬上偷來用作教材。
也許,坊間沒有一本雜誌更適合年輕人——尤其大專生——閱讀了。Breakazine於零九年創刊,細描各種社會議題,強調人的生活方式應該「似返個人」,迄今已發刊了五十五期,現在每三個月出一次。雜誌的三、四位編輯,大多記者出身,文字造詣當然了得。況且,雜誌比起報紙,風格更為活潑,所以字裏行間,處處流露着執筆者的個性。Breakazine愈做愈有文青feel,排版美觀,無論照片、插圖及圖解資訊,往往令人賞心悅目。然而,這一切都可以僅是一抹美麗的影子。我支持Breakazine,更重要的原因,是其嘗試打開新世代的眼睛,讓人看見世上除了有「我」,還有「我們」,不要眼中只有個人,沒有羣體。
Breakazine動輒花上逾百頁紙探索一個社會議題,所以不把自己視為一本雜誌(一般幾十頁),而是「書誌」。書誌曾炮製《速食新聞》(陳述網上資訊碎片化),觸碰《黐線》(關注精神病康復者的生活需要),抽空《唞氣》(回應學童自殺問題),以及捏著鼻子《凝視垃圾》(勾勒過度棄置造成的城市問題)。他們介入社會的方式,不失別開生面。就以《凝視垃圾》一期為例,編輯小隊居然花了一整天時間,駐守美孚地鐵站,數數乘客在不同時段,拋棄的垃圾有何不同。該期拍了一張超現實的照片,就是把站內收集回來的垃圾肆無忌憚、又卻井然有序的攤在月台上,彷如一場快閃視覺藝術裝置。
說回分享當天,我校有意開路給Breakazine即場售賣,怎料對方卻殺人一個措手不及:「碰巧一位有心人捐獻,我們當日就拎一百本來,免費派給同學,揀的期數亦會貼近你的大會主題。這樣安排較好,免得一箱箱運來,賣剩了又要一箱箱搬走。」聽後,心也和暖起來。
製作一本Breakazine需要一百二十元,但其卻以三分一價錢(四十五元)推出市面。營運這盤蝕本生意,只為堅持一個理念:確保莘莘學子可用一餐午飯的價錢買得起!
知曉過後,心就加倍的暖。新年伊始,我們一起be a breaker,看到世上更多的需要。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特稿】
【E療行傳】
【《和合本》聖經百週年紀念系列】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淨山清泉】
【深入以色列】
【牧心世情】
【畫出深情】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