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喪親者的心靈牧養(一)


2836 期(2018 年 12 月 30 日)
◎ 城市心靈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除與病人分享信仰,勸慰及鼓勵喪親者,也是十分重要的牧養職事。

  喪親是很痛苦的經驗。即使靈性修養極豐富的盧雲神父(Henri J. M. Nouwen),在母親過身後,也經歷極大的悲傷。他在「念母親—盧雲跟父親談生死」(A Letter of Consolation)中,多次提出他內心那不能言喻的哀慟。

  「母親離世時,我們都經歷沈重的失落感和無力感。我們深愛母親,甘願做任何事去抒緩她的痛苦,可是我們站在病榻旁卻無能為力。有時,我們注視着醫護人員,幻想他們能改變一切,卻發現眼前竟是無可避免的死亡—一個我們早晚也要接受的事實。」

  這是一份錐心的痛苦,眼白白看着自己一生最愛的人,一步步走向死亡,而自己卻無能為力。

  「⋯⋯母親的死卻不在我們的能力控制範圍內,使我們感到無能為力。當我們慢慢與她失去連結,直至她捨我們而去,我們都無計可施,只能站在旁邊,眼白白地見證死亡的權勢。我們不能預先作好準備,迎接這種壓倒性的新經驗,在死亡這可怕事實面前,我們過往對死亡的一切認知都變得渺小而膚淺。」

  如此,牧養喪親者的首要任務,就是解除他們因自覺無力阻止死亡發生在至親身上,而產生的罪咎感甚至自責自恨。許多喪親者會懊惱自己是否疏忽了照顧逝者的健康、是否遲了帶他去檢查身體、是否找不到最好的醫生等等。這些自罪感若得不到抒解,直接影響到喪親者的情緒健康和往後的生活。

  要達致這個目標,牧者宜先耐心聆聽喪親者的傾訴,了解他在整個喪親過程(有時長達一兩年甚至更久)中的掙扎和心路歷程,幫助他認識到自己的努力和限制,從而看到生命本質和死亡的必然性。

  有了這個基礎,喪親者才可以慢慢走出內疚的桎梏,看到至親離世雖然傷痛,但也可幫助失去他/她的家人,看到生命的另一向度。這也是盧雲神父在往後階段的體會:

  「母親離世使您(指父親)以前所未有的鳥瞰方式回顧一生—您的人生失去了其複雜性,寥寥數筆便能勾畫出來。她的死使您以全新的眼光去審視生命,幫助您分辨當中的偶發和必要因素。」

  當然這種領悟不容易,也未必每位喪親者都有,但對喪親者的牧養,乃以此為目標。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四環九約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畫出深情】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