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友應用程式對中學生影響
 調查揭網上欺凌情況嚴重


2836 期(2018 年 12 月 30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由多個教育、宗教、家長教師會及社會服務團體組成的「關注傳媒對青少年影響聯席」,日前公布「交友應用程式對中學生影響」調查結果,發現學生與網友透過傾談有效減低壓力,惟超過一成半學生曾遭言語、改圖等方式被網上欺凌,更有受訪者收過冒犯的言語或性邀請等訊息,其中近一成涉及全裸或半裸照片。

  該調查於今年五至八月進行,成功訪問一千九百位中學生,發現學生與網友多傾談生活點滴(44.5%)及學業(34.6%),不少受訪者有正面感覺,有助減輕壓力。此外,有學生曾收過覺得被冒犯的粗言穢語(12.2%)及人身攻擊內容(8.4%);更有受訪者曾收過性感相片(9.2%),甚至收過半裸或全裸相片(8.4%)及性邀請(5.5%)等。

  調查又揭示超過一成半學生曾被網上欺凌,欺凌者多為同學,主要為言語攻擊,亦有部分「照片被放上網」或「被改圖」(8%)及「醜照被公開」(約3%)。而有逾一成受訪者稱會與網上認識的朋友外出,三成人覺得有機會與對方發展愛情。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督導主任蘇艷芳曾接觸學生個案,第一次與網友相約到商場時,已被對方拖手和強吻等,亦有個案牽涉性侵犯事件。她又言,學生對自己身體的保護意識不足,有的會以互相交換性感照片作為傾談內容,被侵犯依然懵然不知,當中更有不少未滿十六歲,或已觸及《防止兒童色情物品條例》。

  她呼籲年輕人在網上交友時要小心個人及家人的私隱,不要輕易讓對方知道;若要與網友外出見面,應與信任的成年人先傾談;同時亦應該要平衡網絡和現實世界的朋友。香港東區家長教師聯會主席趙明則指,調查發現網上交友有助減低學生壓力,家長應改變思維,與子女建立互信和默契,保持良好溝通,不宜採取「落閘」態度,以致子女有事時只對外尋求援助。

  自由脈搏通識研究中心總監陳鑑銘引述數據指出,涉及私隱問題的網上欺凌問題於二零一六年至二零一七年間攀升一倍,由二十六宗增至五十宗,他擔憂數字再度上升。惟現時本港沒有相關法例涵蓋各種網上欺凌問題,只按事件交由警方、私隱專員公署及淫審處等部門跟進。聯席又指,有明顯數據顯示,被欺凌者會變成欺凌者,因此應及早止息網上欺凌問題。

  聯席就報告提出三項建議,包括加強對青少年的支援,促請社交媒體加設一站式求助按鈕,結連現有的非政府機構的支援服務,以便報告欺凌事件及提供輔導,減少自殺等悲劇發生;全面檢視現有法例以阻嚇及減少網上欺凌行為,建議兒童事務委員會或青年事務委員會連繫各政策局及法律改革委員會,就新媒體的監管作出修例;加強教育,教導他們如何保障網上私隱,鼓勵旁觀者為弱者發聲、作出支持及勸告大家要互相尊重,改善部份欺凌情況。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四環九約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畫出深情】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