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蒙召到裝備


2832 期(2018 年 12 月 2 日)
◎ 雲彩見證 ◎ 李思杰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二零一六年六月,我被機構(Fes)同工邀請回到校園服侍,參與使命承擔營,營會主題是協助大學生尋找使命。起初,我認為營會內容對自己影響不大(畢竟已畢業多年,現在又有明確的工作方向)。可是,奇妙的神,透過講員感動了我,讓我再思索自己作為門徒,如何回應現今動盪香港的需要。在營會內,我與學生真誠交流,彼此分享內心的憂傷,神讓我見到他們生命的缺口。此時,我禱告問神:是否要我裝備以回應人的需要呢?其實近幾年,神多次讓我接觸到人心靈的傷口(無論在校園、職場、教會及家庭)。我一直有感動去關顧心靈受傷的人,嘗試引導他們尋找神,使他們得安慰。營會過後,內心的感動持續,神憐憫我這位小信的人,經過不斷掙扎與尋問,神多次透過「恰巧的事」給我指引,讓我於不同場合看見印證及經文(路九57-62),使我增加信心回應呼召。

  使命的催逼

  過了一段日子,我參與港九培靈研經會,聽到很多宣教士為了回應呼召而到遠方宣教,甚至付上上性命,他們是光和鹽,生命散發出極大感染力,雖然他們死去但造就了很多生命。他們的見證激勵了我,我立即行動,走到伯特利神學院(下稱「伯神」)報名。我盼望在實踐神學的領域中學習,朝向輔導學與神學整合之路邁進。

  我帶着兩個使命進到神學院:一、成為真門徒:在苦難中站穩、試探中不致跌倒;二、服侍弱勢社羣:醫治他們的心靈傷口,並帶領他們認識耶穌,協助他們重新尋找生命的價值與使命。我確信是神安排我到伯神進修,在這兩年學習的期間,深深經歷神的同在和引導。我感恩不但可以在課堂上吸取神學、聖經、輔導學的知識,更感恩是課程提供不同的實習平台(院牧實習、教會實習、輔導實習),使我能夠在服侍過程中實踐所學。

  全面的裝備

  多元的實習,不單止是實踐知識的外顯過程,更是反省生命的內在旅程。實習期間與各同工、被服侍者互動,使我非常有效地了解前線工場的運作,又可讓我看清楚自己的限制,更經歷神對羣體的恩典。此外,輔導學的訓練使我更認識人性軟弱及需要(包括認識自己與他人),在心態及技巧上也獲得裝備,幫助我與人有更好的結連,使我能更適切地關懷心靈受傷的人,甚至幫助迷惘中的人尋找方向。我相信作為牧者,輔導學是必需的裝備,假若能更深認識自己與他人,同時也會對神有更深的認識,認識了神又會使人更了解人,這是一個良性的循環。再者,在神學與聖經課程的學習,激發了我研讀聖經的興趣,鞏固了我對聖經的認識,從而更深清楚認識神的旨意。我發覺自己進神學院之前帶有幾分傲氣,因此輕視了深入鑽研聖經,來到神學院才明白自己對聖經只停留在膚淺的認知。師長耐心的講解使人敬佩,他們把原文、文本與背景也詳細講述,幫助我對經文有更整全的理解,為將來在工場的教導工作提供了重要的資源。

  傳承與負擔

  有幸在伯神進修,能夠見證伯神師長的忠心與謙卑,他們是一羣滿有憐憫並注重學生生命成長的前輩,見證他們願意超過工作上的要求而不辭勞苦地幫助學生,他們有知識又有學養,不但有言教更有身教,確實是一眾準傳道的榜樣。因此,學院內彌漫着重視人際關係的氣氛,無論是學生彼此之間,還是師生之間均建立了良好的關係。我又感恩可以參與CPE課程,當中認識了幾位好同學,在繁忙的進修旅程間彼此支持鼓勵,可以坦誠地彼此分享困難並一同禱告守望。透過經歷師長與同學的關愛,加強了我關心他人的動力。

  盼望我可以承傳神學院的傳統,既重視知識的教導又注重對人的關懷,成為一位滿有憐憫的關懷型牧者,走進工場裏服侍。在事奉的路途上,我特別對基層羣體有負擔,「貧窮」使人失去尊嚴、人生價值與使命,甚至失去與他人結連的機會。在這兩年進修期間,我對「人需要和情感」的敏感度提升了,盼望將來服侍基層羣體,可以更易與服侍對象連結,可以在他們生命破口中作出適當關懷,並協助他們重新尋找生命的價值與使命。同時,盼望藉着聖經教導,引導服侍對象更認識神,又教導人遠離不義之路。

  李思杰(伯特利神學院)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雲彩見證】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四環九約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畫出深情】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