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伯記的啟示


2832 期(2018 年 12 月 2 日)
◎ 教會之聲 ◎ 龔立人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普世關懷愛滋病主日

  我知道我的救贖主活着,

  末後他必站在塵土上。

  我這皮肉滅絕之後,

  我必在肉體之外得見上帝。

  我自己要見他,親眼要看他,

  並不像陌生人。(伯十九25-27)

  這是約伯面對個人患難和朋友對他的質疑時所表達的信念。第一,上主是救贖主,是活着的救贖主。縱使約伯可能沒有得到痊癒,但這沒有改變上主是救贖主的身分,即上主必然會救他。第二,患何種病與何種安葬沒有能力阻止約伯見上主,因為上主站在塵土上。上主不只是生者的救贖主,更是死者的上主。國際社會定每年十二月一日為「世界愛滋病日」;本港教會定每年十二月首主日為「普世關懷愛滋病主日」。約伯的經驗如何幫助我們回應愛滋病?

  讓我先分享一個故事:

  一位朋友傷心地跟我說,她的弟弟死於愛滋病。她繼續說,她的弟弟四十多歲,跟父母一起住,但在某日,他突然搬離家,從此,就沒有跟他聯絡上。她說,他的弟弟是一個很好的青年,對父母孝順,工作認真。直到醫院聯絡她說,他的弟弟因愛滋病離世了。我的朋友流淚地說,不知道他這兩年怎樣過。到今日,她仍沒有勇氣向父母說出他的死因。

  相對於其他病患,愛滋病患者不容易向人說出他的病患。一來,愛滋病患者本人可能將愛滋病與性道德拉上關係(感染愛滋病可以有很多理由);二來,因將愛滋病與性道德拉上關係,社會對愛滋病製造社會標籤。結果,愛滋病患者得到朋友和社會的關懷和支援卻減少。尤其當病發時,愛滋病患者更不願意與外界接觸,因為他不想讓人以道德眼光看待他的病情。

  約伯遭遇提醒我們:第一,對愛滋病患者的關懷沒有需要考慮病患者的前因後果。關懷者不是醫療人員。約伯朋友的失敗是他們將關懷變為道德判斷。當然,若病患者主動分享他患病過程,我們就要聆聽。第二,上主是愛滋病患者的救贖主,所以,上主不會忘記他們,不會排斥他們。除了提供藥物和照顧外,我們有責任塑造一個沒有歧視的社會,讓病患者感受到被接納。第三,因傳染的考慮,愛滋病患者離世後的遺體須要採取額外的預防措施處理。這是可理解的,但我們要對遺體尊重,並要顧及倖存者的感受。這是上主也是死人的上主之意思。

  在「普世關懷愛滋病主日」,我們要為病患者帶來盼望,即「我知道我的救贖主活着,末後祂必站在塵土上。」

  龔立人(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副教授)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雲彩見證】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四環九約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畫出深情】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