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主日隨想


2821 期(2018 年 9 月 16 日)
◎ 教會之聲 ◎ 翁傳鏗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隨着九月初開學,經過了半個多月的適應,相信同學、老師及家長已逐漸習慣下來,投入新學年的新里程學習。

  大部分教會都例定本主日為教育主日,根據《香港01》的網絡資訊,香港教會(包括基督教及天主教)以辦學團體名義管理全港中學、小學及幼稚園的佔大部分,可見責任重大及影響深遠。際此這學期伊始,我們如何加強信仰角度與教育整合?從而建立基督化教育?

  當然「教育就是生活。」(教育學者杜威語),所以要加強基督化教育,必然從生活出發:近來香港教育出現不少問題,現舉四點來反思:首先是家庭問題導致虐兒、自殺、倫常慘案……教育局已於本學期在小學推行「一校一社工」,期望幫助學校紓緩學生因家庭問題而帶來的壓力,作為教會學校大多與堂會聯繫,那麼是否可以邀請堂會配合,關懷有需要的學生家庭,從而盼望整個家庭能夠投入堂會,讓信仰改變生命。

  其次是中學中國歷史科的修訂,旨在幫助學生透過學習國家歷史,從而加強國民身分認同,深信我們是毫無異議的,特別是每當想起西方宣教士,不畏艱辛,千里迢迢來華宣教,並且努力學習中國文化,穿著華服,過着中國人的生活方式,看到他們那麼熱愛中國,作為中國人的一分子,對於認同中國,怎能有異議?不過,出人意表的卻是中國歷史新課程刪除了傳教士來華的歷史,作為教會學校,我們有何回應?

  第三個課題是未來中學通識教育科的定位問題,毫無疑問,通識教育是培育學生能夠多角度多思考的好方法,對於撕裂的社會更是對症下藥,期望幫助學生從「各執一詞」的桎梏,釋放出來,學習尊重不同意見的人,從而透過溝通,建立共識。教會學校歷來重視通識,如五十年代崇基學院通識教育已具規模,我們可否有多點貢獻?

  第四個課題是以普通話教授中國語文科的問題,既然根據研究中國語文科與普通話沒有必然相輔相成,那麼是否可以各自獨立成科,以集中學習?況且教育局也沒有明文規定,教會學校可否先驅性改革?

  一口氣寫了四個香港教育重點,盼望我們一起努力,讓莘莘學子真的愉快學習。

  翁傳鏗(基督教文藝出版社社長)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四環九約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廣蔭頤養】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牧者心聲】

【生命同行札記】

【畫出深情】

【誰明宣子心】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