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症下藥紓解子女壓力
第 2815 期(2018 年 8 月 5 日)
◎ 要聞
離婚、再婚或重組家庭子女往往面對不少困難,家長應認識其需要,對症下藥處理其情緒問題。明光社於七月五日假明光社訓練中心舉行「做個好『繼』爸媽」親職講座,明愛家庭服務全人發展培訓中心高級培訓及輔導員顧問楊錦珠指,父母離異後再婚,孩子需要與繼父/母相處,或會因未能適應而出現危機訊號。她指,兒童可能會出現異常的行為,例如:尿床情況,反映其焦慮的心情,提醒家長不可責罵子女,應邀請他一同負責清潔,讓他緊記教訓。另外,孩子亦有可能因缺乏安全感而發惡夢,家長可給予擁抱和調亮室內燈光,讓孩子安心。「在過渡及適應期是十分正常(危機訊號),只需冷靜面對及處理便可。」
她表示,若孩子已是青少年階段,處理方法會相對困難,常見危機訊號包括學業退步、過早拍拖、反叛和離家出走等,建議家長冷靜與子女傾談,澄清誤會,同時明白其行為背後的需要,如過早拍拖是為了以親密關係彌補被親人遺棄的傷痛等。她強調,所有孩子的情緒和行為問題,都是讓家長了解其內在傷害和需要的一個「平台」,籲家長毋須過分擔心。「任何一個表徵式危機訊號,都讓我們可及早識別子女的內在安全感和信任感,可能需要我們去做一些事情。」
她又特別提到孩子適應家庭轉變時,可能會對現任父母婚姻存在負面觀感,又或者陷入忠誠的衝突,覺得與繼父母親近等於對原生父母不忠誠。她指,家長除了澄清子女的誤會外,更要明白和尊重孩子對原生家庭「忠誠」的需要,例如讓孩子選擇如何稱呼繼父母。因此,繼父母只需恰如其分地當孩子的朋友和正面的導師,不應與原生父母比較,尤其懲教子女的責任須交由原生父母負責,以免孩子反感。她分享黃金定律:「要孩子快樂,先讓父母快樂」,意即繼父母若對孩子的原生父母好,孩子自然會對繼父母產生好感;至於原生父母必須花時間向子女表達關愛,避免其出現嫉妒之心。
她強調,家長必須將子女的「問題」轉化成「需要」,例如尿床是需要安全感、反叛是需要被尊重和肯定等。她又建議,重組家庭應盡早尋求輔導,兒童則可進行遊戲治療,有效幫助各家庭成員表達情緒。
問題環節中,有參加者查問若得知子女有婚前性行為,如何以責罵以外的方式處理。楊錦珠指,家長應向子女分析婚前性行為的後果,而非批判其個人,更重要是明白他/她需要伴侶的心態。惟她坦言,父母得知子女身體被侵犯必定傷心,但若以責罵抵制方式處理,結果只會令子女愈來愈遠,甚至離家出走。因此,不責罵並非等於認同錯誤的行為,而是策略上要針對其需要,令子女有機會回轉。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教會觸覺】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四環九約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畫出深情】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