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承使命回應主呼召
第 2812 期(2018 年 7 月 15 日)
◎ 要聞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教育部已於七月二至四日,假尖沙嘴浸信會舉行「青年領袖事工研討會」,幫助教會更有效推動青年事工,同時鼓勵青年領袖委身事奉。除了日間專題講座和分組研習外,首兩晚舉行培靈會,最後一晚則舉行培靈獻心會,激勵信徒立約跟隨基督,委身於不同崗位事奉。
沒有夢想的年代 要為神敢於發夢
播道神學院院長郭文池牧師於首日培靈會,透過但以理書一章一至二十一節分享「活在沒有夢想的年代」。他指,香港人今日面對樓價高企、政治撕裂等問題,年輕人想改變卻在受苦之中;而在但以理的時代面對的挑戰亦不少,以色列亡國後,原來土生土長的地方卻變成異鄉人,更被巴比倫透過文字及改名進行同化,去除原來的核心價值,包括宗教背景。他續言,今日剛踏出社會工作的信徒,不少都面對過公司要求說謊以及種種利益誘惑等挑戰。
「但以理選擇行另一條路,他維持自己的價值觀念,在非常不可能有夢想的環境中重拾夢想。」郭牧師說,但以理即使面對性命危險,仍立志不以王的膳和酒玷污,謙卑地請求太監長允准吃素菜,郭文池牧師勉勵信徒今日亦要學習將人生和價值觀放在信仰上,立志不被世界玷污自己,在表達立場同時表現對人的尊重。
郭牧師強調,上帝掌管歷史,掌管每一個人,惟很多信徒不敢發夢,總推搪說:「我不行的」。他提醒,上帝按恩典賜我們相應的能力,並且在動盪世代中,尋找會發夢的人。他分享高中時曾在雞寮幫一對兄妹補習,他們的父母表示願意供他讀大學,但郭牧師寧願放棄機會,堅持入讀神學。三十多年過後在一次研經會上,那位妹妹前來相認,郭牧師得知其母親患上糖尿病,赴醫院探病並向她雙親傳福音,後更為他們洗禮。他最後提醒信徒:「為神發夢都有試探和攔阻,但不要讓任何事玷污自己。」
與世界價值分離 青春熱誠獻給主
中國基督教播道會港福堂榮休牧師吳宗文牧師主講次日培靈會「回望、抉擇、願景」,他不諱言,年輕人討厭成人世界市儈勢利,但十年後卻發現自己在大染缸中非常適應,到年老時卻懊悔。他直言不少年輕信徒在大學一年級已離開信仰,因此教牧應及早幫助年輕人訂立未來方向,以經驗帶領他們跨越年紀視野,「凡事都要為主而作,才可以與世界價值觀分離,否則隨波逐流。」
他續透過士師記十八章三節中的三個問題「誰領你到這裏來?你在這裏得甚麼?你在這裏作甚麼?」,幫助信徒回望回想神的帶領,立志「榮神、益人、盡己」地生活,以及為主而活,「我們要保持因信仰而有的價值觀和理想,不能以此換取生活上的安舒。」他最後挑戰年輕人和青年牧者要好好餧養,滿足需要,並鼓勵年輕人將青春和熱誠獻給主,將人生焦點放在永恆的國度。
承認不足與軟弱 勇敢回應主呼召
在最後一晚培靈獻心會中,香港聖公會諸聖座堂主任范晉豪牧師以「後信任時代的青年聖召」為題,指離開教會的青年主要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從小接觸信仰和返教會,隨着知識愈多,愈感教會講題「離地」及經不起世俗挑戰,結果感覺被騙甚至憎恨教會。他認為,教會領袖的態度必須開放,承認自己並非全能,但願意與年輕人同行,讓他們信任,至少能挽回第一類離開的信徒。第二類是返教會一段時間後,認為教會容不下他們的思想,於是在網上或其他地方自組教會,組成不同的基督徒興趣小組(Interest group)。他擔心,年輕人組織羣組只滿足自己關心的事,容易變成「圍爐取暖,自我膨脹」,未必有足夠聲音聆聽多元與差異。第三類則是身在教會,但內心已離開教會的年輕人,他們懂得教會的禮儀和語言方式,但內裏已腐敗不堪,旁人卻無法從外觀上看出。
他遂從以賽亞和彼得的事蹟,探討教會應如何回應青少年出走的現象。他指,以賽亞及彼得早在上帝、耶穌呼召前,已是先知及門徒,可見每個人成為基督徒時已被上帝呼召。「(上帝呼召)根本是重新提醒他們自己應有的使命,你是基督徒就應回應呼召⋯⋯就是教會內忠心的管家,要在時代中見證上帝,這是責無旁貸。」此外,以賽亞及彼得都不是完美的人,但他們都願意承認過錯,可見上帝不是看人的恩賜、才能才作出呼召,相反如信徒願承認自己的局限和脆弱,上帝便會裝備補足,以致人有力回應呼召。他重申,上帝呼召教會及每一個年輕人回應時代問題,只要願意開放胸懷,回應上帝呼召,生命便不再一樣。
是次研討會平均每日二百二十人參與,三晚培靈會出席人次為四百八十人,共收回立志獻心表六十三份,三天立志獻身事奉者共二十六人,大會已交回立志者所屬教會跟進。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教會觸覺】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四環九約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畫出深情】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