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路德以前宗教改革的晨星(2)


2768 期(2017 年 9 月 10 日)
◎ 牧心世情 ◎ 范晉豪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一直以來,教會和國家有着微妙的制衡與合作的關係。在法制上英國人必須服從兩種法律,這分別是效忠國王和效忠教宗的法律。在大多的時候,國家法庭跟教會法庭存在着協調和合作的關係,國王和主教們共同統治英國。但當雙方出現意見不合或利益衝突時,到底何者為國家最後的主人?這成了國家和教會關係最嚴峻的考驗。尤其當亨利八世欲重蹈以往英王的覆轍,加強專制政體,以擴大君主統治全國一切的權力時,教會在英國內政上插手,包括阻礙亨利八世「離婚」決定,教會不單坐擁龐大的資產,向教廷納稅又使英國過半資財流向國外,凡此種種也大大挑戰了亨利八世作為國家最後主人的權威。我們可以斷言,亨利八世的「離婚」只是導火線,國內的宗教改革思想及政治條件早已埋下英國宗教改革的伏線。

  至於對教會改革的思想,早在馬丁路德還未出生以前,英國教會早已出了被稱為「宗教改革的晨星」(Morning Star of the Reformation) 的約翰威克里夫(John Wycliffe, 1324-1384)。作為牛津大學的神學博士,威克里夫不是活於真空無菌的世界;一方面,他代表國家參與外交活動,另一方面他對當時國家與教會的張力,進行神學反思。這與後來的路德相像,他對當時教會深感不滿,直斥教士缺乏認真敬虔的信仰、花光心計,為的是周旋於政教鬥爭、只着眼於教產的經濟利益。他認為教會要改革,必先杜絕教宗過分的權力,與教產帶來教士的貪念;另外,重申聖經的權威及君王對國家的責任有助教會健康發展。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特稿】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家庭牧養】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路德的蘋果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