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實踐扶貧使命
第 2743 期(2017 年 3 月 19 日)
◎ 要聞
扶貧是基督徒的使命,尤其香港的貧窮問題一直嚴峻,教會與機構更應彼此合作,透過扶貧運動轉化社區。教會關懷貧窮網絡(下稱教關)已於三月八日假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教牧中心舉行「教關扶貧事工策略分享會」,與一眾出席者共商關注貧窮之法,講解如何善用社區資源作服侍。
基督教迦南堂主任牧師鄭家輝牧師分享經驗指,他在四年前看到區內長者的需要,開展了派飯事工,幫助有需要的長者。後來事工逐漸擴大,每週派發約二百五十個飯盒,當中受惠的更包括基層人士和劏房戶,同時又獲飲食機構贈送麵包,得以開設早餐會等。此外,部分任職醫護行業的弟兄姊妹也會定期到社區,為街坊量血壓和血糖,關注市民健康問題。至於社區教育方面,該教會在不同學校開辦貧窮課程,鼓勵學生與服務對象接觸,如籌辦社區嘉年華會、長者宴等,過程中經歷怎樣幫助他人。他指,由開展事工至今,該堂接觸了各年齡層的坊眾,建立關係後鼓勵他們返教會,故長者、兒童、家庭和青少年聚會人數均有上升,可見這些人是穩定的傳福音對象。
鄭牧師強調,各人心志均有不同,從不強迫弟兄姊妹參與扶貧事工,但自己會身體力行作榜樣,鼓勵教友參加,現時每月大概有七十位信徒參與探劏房戶行動。他認為,教會不一定要投入大量金錢才可開展扶貧工作,相反應檢視教會擁有的物資,並祈禱求上帝告知地區的需要。他提醒:「要多與社區連結,與不同宗派機構合作,互相分享物資,彼此變成一個緊密的社羣。」
善用資源 進入社區
教會關懷貧窮網絡總幹事馬秀娟女士指,很多基層人士不想接觸社區源於自卑,故她認為應先滿足其基本生活需要,透過探訪了解背後的困難,建立關係後帶領他們返教會認識耶穌。因此,教關聯絡不少合作伙伴,協助基層人士提升技能,助他們重新走出社區;又連結社區內不同機構單位為扶貧出力,並且接觸有資源的羣體,倡議增強社區的資源等。
談到扶貧策略,她以政府推動的「兒童發展基金成長嚮導計畫」為例,此計畫由教關於二零零七年進行先導,尋找教會導師與社區基層青少年同行,以生命影響生命。她指,計畫現時除了繼續邀請合資格導師幫助兒童進行生涯規劃外,更加入兩年儲蓄計畫,尋求商業機構為參與計畫者提供一比一的配對供款,完成計畫者更可得到政府提供三千元的特別財政獎勵,新一期計畫將增至四千八百元。「基層小朋友看不到將來,欠缺動力;甚至連關係也貧窮,因為其父母人際網絡不多,只想到子女將來能在哪裏幫人洗碗。」因此,她認為計畫中的金錢能幫助兒童實踐夢想,同時友師與兒童家人建立了基本信任,也是讓堂會進入家庭的好方法,建議教會可藉此接觸基層。
此外,她又提及資產為本的社區發展概念,提醒教牧不要單看有需要的羣體,更要思考社區的獨特優勢,如家庭特性、社會和地理環境等,因關係也是社區重要資產,可用以發展。「很多教會只看到他們缺乏之處,但我們卻要告知他們擁有的東西,以及如何利用手上的資源進入社區。」惟她強調,教會最難踏出開展扶貧事工的第一步,所以教關會針對該教會的資源,協助制訂事工策略,並邀請有相關經驗的講員分享訊息,或開辦課程教導信眾從聖經看扶貧等。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性」在啟思】
【信仰通識】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智慧男本】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路德的蘋果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