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38 期(2017 年 2 月 12 日) ◎ 信仰通識 ◎ 許立中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畢竟宗教改革也只有五百年的歷史。而在這之前,教會歷史亦並非漆黑一片,否則也產生不了當年的改革先賢。在這整整一千五百年,仍然有不少虔誠忠信的團體和個人,或在組織制度之外,或在組織制度之內,忠於所託付的信仰,敬虔度日。
日本小說家遠藤周作早年寫的《沉默》,曾被基督教文藝出版社翻譯成中文。他在小說中提到一些遠居深山的基督徒,是早年天主教傳教士種下的福音種子。他們遠離文明社會,因此逃過政府大規模強逼棄教的運動。後來人們找到這些遠離人煙的信徒羣體,發覺他們信奉着相當原始的宗教,用自己的方法將宗教的禮儀流傳下來,並誦念着一些奇怪的語言和禱文。追溯之下,才發現那是早年天主教宣教士用的拉丁禱文。而他們當然不明白那些禱文的意思。
這其實也反映早期信徒的景況。他們大多是社會的基層,普遍沒有受過教育。對基督的信心,就是他們生活的指路明燈;盼望上帝國度來臨,使他們有力量熬過生命的風風雨雨。他們大多數沒有經過我們今天所強調的理性思考,就接受了教會所灌輸的教義規章。他們熱衷於宗教慶典與節日,對聖徒留下的榜樣與故事津津樂道。事實上到了我們的上一代,不少信徒仍然喜歡讀充滿寓道故事的《荒漠甘泉》,多於研讀因教義化而變得深奧難明的聖經。
今天年輕信徒多強調理性思考信仰,那當然是沒有錯。只是頭腦沒那麼精密的人怎麼辦?事實上環顧今天社交媒體的討論,大多數人都只不過是跟隨他們認定的意見領袖,從一個特定的角度去互相肯定、攻擊對手。所謂理性,不過是一個令自我感覺良好的工具罷。
如果生命勝於飲食,那麼靈性肯定闊於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