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改革運動和九十五條解說


2733 期(2017 年 1 月 8 日)
◎ 路德的蘋果樹 ◎ 張振華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坊間對馬丁路德在威丁堡教堂釘上《九十五條》而帶動的運動有不同的稱謂,最普遍是稱為「改教運動」,但這叫法使人有個錯覺,以為馬丁路德改掉天主教會,另創立基督教。我們都知道路德釘上《九十五條》並不是想改掉天主教會,只是事態發展到後來變成水火不容,其後馬丁路德是被逐出教會,雖然他帶來的影響促成了日後不同教會的誕生,但他的原意肯定不是改換另一間教會。亦有稱這為「宗教改革運動」,這個說法是貼近當時的實況,因為當時的德國甚或歐洲等地只有基督宗教,而教會就是羅馬天主教會,所以,以當時來說,宗教改革就一定是指這個基督宗教的改革運動。如果用今日的眼光評論十六世紀的情況,這稱謂也是無妨的,但問題是我們今天使用宗教一詞時,就不是單指基督宗教,全球也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印度教等等宗教,於此,這稱謂對今天的讀者來說,就未能鎖定這是一個基督宗教的改革運動;因此,比較融匯到歷史過程和現今實況的叫法,就有提議為「教會改革運動」。按路德的原意,當時教會在販賣贖罪券時,發布錯誤的教理,路德認為教會是要按聖經的真理而行,於是提出《九十五條》作為辯論,他的目的是透過辯論而讓教會重新按聖經而行,按此思路,「教會改革運動」這稱謂就比較符合原初的處境,也指導着今天的教會,要貫徹不斷改革的精神。

  另外,也有人帶着迷惘的查問:「馬丁路德在教堂大門釘了九十五條甚麼東西?」九十五條是甚麼呢?是彩帶?還是腰帶?《九十五條》也是一個約定俗成的叫法,對於一個教會的門外漢來說,可能也真的一頭霧水。《九十五條》是路德撰寫的九十五條辯論題目,原名稱是「駁贖罪券的功德論」,後來簡稱為《九十五條》。為何會有九十五條之多,因為在販賣贖罪券時,當時教會在神學和教義基礎上做了很多功夫,包括教皇的赦罪權柄、教會權柄的界線、煉獄、地獄和天堂的教義、聖經的權威、使用金錢和贖罪的關係等等。這九十五條不單是反對贖罪券,而是提出一連串、多不勝數的問題來質疑當時教會怎樣偏離聖經,而倚賴的卻是人的主張和意見。

  大家可以細心一想,當時的教會是一間怎樣的教會,那時的教會已是一間超過一千五百年歷史的教會,自使徒時代到成為國教教會接近四百年,再由國教教會至路得時代超過一千年,有很多事情如果解決就好,但如果仍未解決的話就拖拖拉拉的接近一千年,種下來的問題就很多了。按現今回望,必須學習的就是教會的行進一定要以上帝的旨意為中心,教會要反省,不要讓人的意志慢慢變成主導教會的思想,無論人的良善動機有多麼良善,教會都是上帝的教會,要將上帝的旨意、聖經的教導作為審定一切的基礎。教會改革運動是一個延續不斷的過程,而《九十五條》則帶出了改革的首要原則,我們是按聖經的教導來持續不斷的改革。要將人的意志放在聖經真理之下,「唯獨聖經」此之謂也。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信仰通識】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智慧男本】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路德的蘋果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