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守護孩子由經營健康婚姻開始


2726 期(2016 年 11 月 20 日)
◎ 特稿 ◎ 溫南聲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十一月二十日是國際兒童日,當我拜讀「香港人婚姻態度調查研究」的報告時,令我想到婚姻和兒童福祉的緊密關係,又讓我心裏思念着身邊很多孩子,在父母緊張的夫妻關係下成長所感到的挑戰和壓力。

  離婚數字持續上升是我們社會存在的事實。縱然如此,絕大多數受訪香港人在調查中仍認同父母對孩子成長中的重要角色,同意若然孩子失去親生父親或親生母親照顧,會為他們的成長帶來負面影響。其實只有我們的社會持守這個信念和態度、從實證研究中認清事實,才能正視我們身邊這些孩子所面對的挑戰,並透過政策、法律及措施去幫助他們,從而把他們因失去至親照顧而產生的負面影響減至最少。政府年初發表白紙草案,諮詢以立法形式推行「共同父母責任模式」,以改變過往父母離婚後法庭將子女撫養權判予其中一方的做法,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既然社會仍然重視父母角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學校、社會服務和教會,又可以做甚麼去回應呢?《有幸福婚姻,才有好孩子》(To Raise Happy Kids, Put Your Marriage First)作者大衞·柯德(David Code)說得很對,他提醒每一對父母,要孩子健康快樂,首先要做的便是經營好自己的婚姻。這個說法和今次調查報告的發現不謀而合。首先,學校(特別是幼稚園)、社會服務和教會可透過舉辦親子教育的機會,同時鼓勵這些新手父母建立健康夫婦關係的重要。讓他們明白經營婚姻關係才是健康孩子的基礎。有了健康的婚姻,才可令家庭和夫婦二人更有能力與孩子一起面對成長的挑戰。

  我們絕不鼓吹離婚,但正因為我們社會從研究中,認清了孩子失去親生父母的照顧,為他們帶來負面影響的事實,我們便更應接納和關懷身邊已經離異的夫婦和他們的孩子。最近網絡上流傳一個片段,在美國有一間幼稚園經常邀請鄰近的消防員叔叔到學校做義工,和孩子傾談和遊戲,建立友誼。原來這幼稚園有很多孩子都是生長於單親家庭,這些單親媽媽對學校的貼心使人亦覺得非常感動,看見自己的孩子渴望與消防員叔叔們的有傾有講,說說笑笑的溫馨景象,她們亦不禁掉淚。因任何原因而失去父親或母親照顧的孩子,他們的成長或許會面對很多挑戰,能與這些父母和家庭同行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愛是最重要的家庭價值,在家中沒有其他比愛更重要。

  在一九五四年,聯合國大會成立國際兒童日,是代表着維護兒童權利和福祉是普世價值。可惜,當面對成人權利和兒童權利有衝突時,兒童的福祉往往成為了成人權利的代價。這份調查研究的結果,再次提醒我們要繼續努力陪伴兒童健康成長,以及捍衞孩子本身的發展權利之外,我們還要監察着社會的不同法例、政策和制度,以確保我們的社會及家庭環境能持續有利於保護下一代的成長。

  溫南聲(維護家庭基金總幹事)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特稿】

【一起走過從前】

【信仰重尋】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各司其職】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行動】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