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情的發生,都是無心插柳而成蔭的。我們都知道,馬丁路德並不是有組織及有計畫地改革教會,只是在他要做一位負責任的基督徒時,發現了教會走錯了路,他想找人討論,結果成就了改革運動。所以,對我們來說,最有興趣的,反而是問:「今天怎樣做一個負責任的教牧同工。」
路德當時用盡「洪荒之力」,也求問於他的師傅施道比次,怎樣才可以在上帝面前成為義人。他發覺愈是真誠面對自己的罪,就愈發覺教會的補贖禮儀和贖罪券的教導完全不正確,完全不能幫助他有信心地除去上帝的忿怒。因此,他發覺愈做這些,就愈看見一位忿怒的上帝。這使他從《羅馬書》和《加拉太書》中,重新發現因信稱義的教義,不是從人的角度來看上帝,這只會看見死亡和上帝的忿怒;反而是從上帝的角度來看因信稱義,這並不是上帝沒有忿怒和審判,而是上帝願意以恩慈對待沈淪的罪人,是上帝以恩慈的一面來面對我們。我們在稱義的事情上,不需要認為自己可以做些甚麼就得到上帝的寬恕,而只是在上帝面前,承認上帝以恩慈相待,相信耶穌基督承擔了我的罪債,上帝就稱我們為義。我們在這個情況下,只是說:「啊!知道了,感謝主的恩惠。」這就是「因信稱義」之「信」了。當路德重新看到這一位恩慈的上帝之後,他就看到基督徒的自由。如是者,一切都是在一位恩慈的上帝裏面,而不是以人作為中心的世上國度。
路德最大的一項貢獻,是將我們的視野,重新放在那一位恩慈的上帝身上,看看這位上帝怎樣帶領我們事奉和生活。
「恩慈的上帝」永遠是基督教最美麗的詞彙,因為這叫我們活在上帝恩慈的臉光中。留意一下,我們的心思,很多時候都覺得困難、孤獨和誤會,常常沈溺於苦澀之中,好像世界、教會、幹事、弟兄姊妹都不瞭解自己,虧負了自己很多很多,不斷喃喃自語,自己很多工作,很勞累,很多壓力,情緒爆煲等等負面情緒。但如果認定上帝是一位恩慈的上帝,我們作他的僕人,應該好明白一樣事情,我們的心懷意念都應該是喜樂平安的。因為那位恩慈的上帝就是派遣我們來背負別人的重擔,簡單說,恩慈的上帝叫我們笑着去工作,工作是辛苦的,但能歡欣地出發和度過。
另外,有些同工可能被世界的價值觀感染得很深,覺得在教會事奉和「薪津、工時、福利、假期及補假」是有必然關係。當然,兩者有關係是必然的,但兩者關係怎樣為之公平,其倫理的基礎則一定要弄清楚。勞資關係是以私有產業作為基礎,即是你老闆擁有的資產和你付出的辛勞應該是有一種雙方同意的公平倫理,以保障雙方。在教會事奉的概念是一切都是教會這個神家的,教會敬重傳道人,支持他全時間事奉,感謝傳道人放棄了世上其他的享受,專心一意以祝福他人,傳福音使人得救為使命,教會就供應教牧同工生活所需。教會有時做得不好,但同工有時也會做得不好,但最重要的,不要各走各路,雙方都要恩慈相待。有些同工從感謝上帝、感謝教會供應支持的態度來繼續實踐上帝在他身上的呼召,這種態度是從恩慈的上帝中推演出來的。
下期題目:天縱英明―馬丁路德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培靈奮興大會 禱文】
【一起走過從前】
【信仰重尋】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各司其職】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閱讀起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