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香港書展經已落幕。期間遇上近年罕見的連續晴朗好天,火紅暑氣襯托着大會主題「武俠文學」,熾熱非凡。今年入場人數和讀者購買力都似有明顯減退,內地自由行旅客亦見下降。其中「基督教坊」銷情應未許樂觀!不過,筆者仍喜見展場中綠色佈置和本土情懷增多了。
今屆書展最特別的地方,是有社企透過贊助,推出了一輯十本「好聲書」。他們更廣邀演藝名人發聲,以播音劇形式聲演武俠名著《神雕俠侶》,送贈給長者、視障和傷健服務機構的服務對象。讓這些「弱勢」受眾們,只要每次打開書本,即可聆聽經典著作,彌補他們平日無法享受閱讀樂趣之憾。
視障人士一般在學習上會有較多困難,筆者卻有幸認識其中一些學識淵博者。原來隨着數位科技發展,加上語音報讀、語文翻譯等技術躍進,配合適當器材,竟然可以迅速接觸和閱讀全球各地不同語文經數位化處理過的訊息和讀物。如此說來,未來應是個科技結合、出版與各個專業相輔相成的年代,使更多有「讀障」困難的人,可以輕易晉身成為享受讀書樂趣一羣。
當亞馬遜電子書銷量在二零一零年首次超越了印刷本書,對比前一年躍升了三倍,馬上有人高唱預言:「書店將死,圖書館將減,紙書將亡。」然而,到了二零一三年,亞馬遜電子書銷量開始逐年遞減,風光不再!主要是由於出版商聯手抵制,迫使亞馬遜停止割喉式低價促銷電子書,縮減與印刷本書售價差距,令用家卻步。二零一五年,全美紙書銷量回升了百分之十。小書店和獨立出版社也乘勢進擊市場,江湖經歷一次重新「洗牌」。
還有,文化政策配合也很重要。年前俄羅斯頒布總統特別法令,將二零一五年訂為俄國的「文學年」,從國家和聯邦預算中撥出大量經費推動。「文學年」目的旨在鼓勵國人閱讀俄國文學優良作品,藉着思考好與壞、愛與恨、自己在他人眼中的身分,以及人類在世界擔當的角色,傳遞永恆價值。一年下來,書籍總印刷量雖較上一年少了約百分之十,但電子書銷售額卻增長了百分之九十,閱讀人口增加不少。誰說紙本書和電子書是死對頭?
筆者確信,只要不斷有優良作品出現,印刷本書籍是永不會沒落的。期待教會也一起積極鼓勵信徒齊來閱讀好書!
陳培德(德慧文化執行長)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特稿】
【一起走過從前】
【信仰重尋】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各司其職】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行動】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