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突與衝突處理 I
 社交風格模式(下)


2708 期(2016 年 7 月 17 日)
◎ 信.道.靈.心 ◎ 陳錦權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社交風格模式將焦點放在溝通的問題上。衝突的出現是由以上各種風格之間的不同而引起,是風格上的不合,而不單是內容問題。另外,問題的核心亦很容易被社交風格所扭曲。而這模式的基本假設是這些個人風格是在潛意識中學到的。隨着成長與學習,我們會對自己常用的風格感到自在,會不經意地使用出來,亦會期望與他合作的人有相類似的風格。而當碰到與自己風格廻異的人,就容易產生衝突。

  一類常見的個案:堂主任是驅動風格的;而同工是和藹風格。堂主任希望幫助推行個人成長課程,提升中學畢業生的抗逆能力以面對挑戰,但所定的時間與同工帶領的團契聚會撞期。同工同意有需要推行課程但不同意時間上的安排,希望爭取其他同工及受影響團友的同意,試圖更改時間安排。最終結果是堂主任認為同工不順服、攪破壞;而同工則認為堂主任專橫、排斥異己,結果是不歡而散。

  另一常見的例子:堂主任是分析者;而同工是表達者。堂主任小心謹慎,敬業樂業地事奉,令堂會事工四平八穩,但發展緩慢。後來聘請了一位表達型的同工,由於善於表達及有遠見,深受年輕人歡迎,亦對現時教會路線諸多批評。堂主任認為同工志大才疏,高抬自己,亦感對方威脅其領導;同工認為堂主任因循苟且、與時代脫節、攬權又無建樹,最終不歡而散。

  要如何處理?

  衝突雙方都要知己知彼,亦要有彈性和與不同風格者共舞。例如在第一個例子的堂主任,要對下屬作出真誠的個人接觸、表現更多溫情、減慢步伐、以「暫時」的措詞表達想法、顯示對議題中人性方面的關注。同工則要加速節奏、顯示魄力、要多任務導向、減少着重感受、留意事工重心及省略細節。第二例子的堂主任要顯示魄力、加快步伐、說出想講的話及認同表達者的工作。同工亦要多聆聽、要任務導向及有系統、不要強調感覺和要細緻。

  若以第三者介入調解,則需要訓練衝突各方明白自己與他人的風格,及如何在溝通上改變自己的風格。

  這模式可應用於因性格與溝通而起的衝突。但若涉及結構問題或實質的爭議,卻未必適用。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一起走過從前】

【信仰重尋】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各司其職】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閱讀起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