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一世紀性文化反思系列(三十四)
 包容變性人:慎防席捲全球的跨性別運動


2700 期(2016 年 5 月 22 日)
◎ 「性」在反思 ◎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教育部性文化關注組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最近在電視機看到一個介紹跨性別人士的節目,內容是強調接納、包容等等。我們固然相信男女之別是上帝的創造秩序,但這個墮落世界中偏離上帝計畫的東西還有很多,也要緊記「恨惡罪」與「愛罪人」的區分。因此,面對那些感到是女兒心卻被困在男兒身的人(或相反),也應聆聽他們的故事,以人道精神關注他們的困境和需要,和盡量提供協助。

  然而市民甚至政府卻不一定明白變性人與跨性別運動的區別:因為跨性別運動,結合同性戀運動,已成為一項影響力巨大的政治運動,而且他們或會爭取如徹底解構性別之二分法的訴求,這對社會文化和他人權利可帶來巨大衝擊。

  綜覽全球跨性別運動近期趨勢,會發現他們有三大目標:一,性別主觀化甚或解構,取消性別認同的客觀標準,以主觀任意的心理認同取代。更有一種「遷性主義」,認為性別可不停轉變,到最後「性別」被徹底解構,產生混亂。二,將變性的年齡不斷降低,有些幼稚園和小學已開始灌輸激進的意識形態,侵害父母的教育權。三,以反歧視訴訟擴大跨性別權利,例如向學校提出訴訟要求讓跨性別學生使用異性洗手間,縱使校方已安排獨立洗手間。這些訴訟往往用來打壓別人不認同跨性別運動的權利,也並不尊重別人的隱私權。

  性別主觀化的第一階段,跨性別運動要求把變性手術正常化,認為是他們的權利,被視為對他們的終極治療、甚或一種「拯救」。一旦手術完成,政府要在日常生活和婚姻制度內全面承認他們的新性別。因着終審庭的判決,在香港第一階段已完成。

  在第二階段,跨性別運動會提出不用做變性手術也可改性別身分,他們甚至說變性手術是酷刑和違反人權,奇怪的是很多跨性別人士主動要求政府資助他們「接受酷刑」!在這階段他們會說仍需要醫生證明相關人士患了性別焦燥症(Gender Dysphoria),所以性別仍未完全主觀化。例如在瑞典、荷蘭與英國,不用做變性手術也可改性別身分,但仍需心理醫生證明或委員會批准等。

  然而到了第三階段,基本上個人可自行決定性別,任何外在的診斷(更遑論手術)都不需要,這一來性別就完全主觀化。不計算早於二零一二年五月通過完全不用臨床醫學證明,也可以申請改變性別身分的南美國家阿根廷,歐洲現時已有三個國家通過類似法例──丹麥、馬爾他和愛爾蘭。現時甚至有一些叫「流性人」,可以在兩種性別間不停轉換。英國廿二歲的Ryan Wigley每早起床都會決定他/她當天是Ria(女)還是Ryan(男),每天晚上Wigley還得苦惱估計明天會是哪個性別,然後預算日程。

  這種性別混亂沒完沒了,下期再談。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性」在反思】

【信仰重尋】

【傳道故事】

【各司其職】

【圖像春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道在人間】

【閱讀起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