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台電視部有個節目《國際新視野》其中一集《歐羅孤兒》講述波蘭少年阿古的故事,看得人心裏難過。
阿古十二歲的時候,父母生意失敗欠債離婚,兩夫婦離開波蘭謀生,爸爸到蘇格蘭的工廠工作,媽媽在奧地利當清潔工。他們把阿古和八歲弟弟阿米留在波蘭,成了像中國大陸農村的那種「留守兒童」。
中國留守兒童通常交由鄉下的老人家看顧。阿古卻只有兩兄弟相依為命,偶然有保姆來燒頓飯,平日則由阿古全權照顧弟弟。他算是負責任的哥哥,每天接放學,提醒弟弟吃飯,不准他只吃零食,還幫他洗澡,催促他上床睡覺。弟弟卻不太聽話,嫌保姆燒的飯菜不合胃口,整天只吃薯片。比起大陸留守兒童,阿古他們住的是大城市,家中冰箱電腦一應俱全,欠的只是成年人。他們可以用手提電話跟遠方的爸媽溝通訴苦,比起音訊全無的大陸農村,歐洲「孤兒」在物質上略勝一籌,但欠缺親人呵護卻無分別。
每次媽媽從奧地利回來探望兄弟倆,離別時阿古總是傷心掉淚,離別的不捨和生活的壓力,是阿古說不出的苦楚。媽媽告訴阿古只要再忍耐一陣,就帶他們到奧地利一起生活,但成長是等不及的。沒有父母監督,阿古漸漸跟不良少年走在一起,最後更在學校鬧事,校方發現他長期欠缺成人照顧,便將個案交給有關部門,並警告若父母再不處理,便將阿古兄弟移送孤兒院。
可幸最後是喜劇收場,阿古父母同時回國,經過商討,終於決定由媽媽帶兩兄弟到奧地利生活。有關部門介入,迫使父母正視問題—困難再大也要帶着孩子。若中國也有部門注意留守兒童福祉,那該多好!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特稿】
【「性」在反思】
【信仰重尋】
【傳道故事】
【各司其職】
【圖像春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行動】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道在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