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根本


2683 期(2016 年 1 月 24 日)
◎ 信仰重尋 ◎ 許立中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一方面以抽象的「靈魂得救」和「永生盼望」作為信仰的核心、福音的招徠,信了之後卻又埋怨信徒不長進不踏實,確實讓不少信徒感到迷惑:不是說信仰的核心在於來生的盼望嗎?怎麼信了之後,又來一大堆額外的要求,是在勸信的時候沒有提過?

  當然你可以說那只不過是「循序漸進」,不希望一開始就嚇怕那些心靈軟弱的慕道者;可是對於那些但求買個靈魂保險的「決志者」來說,那卻有點「引君入甕」的感覺。這樣,信仰核心的錯置,也直接造成了日後牧養上的種種困難(「你們承諾,在我決志那刻已經得到永遠的生命;但教會實在是太沈悶,可否不要再來煩我。」)甚至神學上的爭議(「一次得救」是不是「永遠得救」之類的偽命題)。

  我要說的是,與其在無數瑣碎的枝節問題上無休止地糾纏,信仰必須重新結連於生命的根本:信仰必須能夠跟現世扯上有意義的關連,否則它就只不過是一套花巧的騙人伎倆!

  可是論到信仰的現世性,我們往往就只會聯想到一些科學的或邏輯的「證據」,例如大爆炸論或設計論,又或者是方舟或裹屍布之類。這些無疑都是一些頗為有趣的討論。可是論證宇宙的起源,最多不過是一個不易被理性否決的推斷,可是誰也不能回到宇宙爆發的那一刻,見證時空的誕生。至於物質的證據,就像法庭上的證供,除非伴隨着具說服力的解說,否則亦難以決定性地重組或證明事情發生的經過。

  這一切當然都有它們的位置。可是活在當下,最重要的,看來還是信仰對實存意義的解說能力。那就是說,無論一個人聲稱自己信甚麼,或者自覺沒有信仰,生存對他來說到底是甚麼?

  甚麼都不信聽起來很灑脫,卻顯然有一定的困難。因為在每一個「不」的背後,其實都隱藏着相關的肯定,以及一些起碼表面不利的線索或證供。雖然這離開他能夠正面「認信」,還有一段距離。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性」在反思】

【信仰重尋】

【傳道故事】

【各司其職】

【圖像春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行動】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道在人間】

【閱讀起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