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奮鬥》


2668 期(2015 年 10 月 11 日)
◎ 經典看人生 ◎ 許立中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自然⋯⋯將生物放在這個地球並觀察不同力量的自由比拼。然後她將為主的權利授予她所鍾愛的孩子,就是那在勇氣和努力上的最強者⋯⋯強者必須管轄弱者而不能與他們混合,因而犧牲他本身的偉大。只有那生來軟弱的才會視之為殘忍。」

  阿道夫希特勒,《我的奮鬥》

  德意志是個文化深厚的民族。很難想像一個沒有巴哈、韓德爾、舒曼,或者康德、歌德、黑格爾、尼采的世界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對於更正教會來說,當然還有馬丁路德。但是對於整個現代西方世界來說,更沒有人會忘記希特勒。

  這樣的雄心壯志需要堅定的信念,包括「無神」的信仰。西方社會不是流行過一句頗具爭議的命題:沒有上帝,一切都被容許嗎?但就算上帝確然存在,亦並不保證一切就都安好。你可以懷疑希特勒只是奉上帝的名去合理化自己的妄想,但這樣的認信,在西方歷史中卻並不陌生:「我相信我是按着全能造物者的旨意而行:透過對抗猶太人來保護自己,我是為了上主的工作而戰鬥。」對於不少人來說,他們的上帝就是自己的想法。

  而有了上帝作為後盾,他們的想法就變得不可挑戰。或者說,任何挑戰他們想法的,都是挑戰造物者本身的權威,而那是絕對不能容許的。就像中世紀教會一樣,上帝的旨意並不需要任何人去「監察制衡」:「不能有大多數人的決定,只能夠由負責任的人來決定,而『議會』必須恢復到它原來的意思。當然每個人身邊都會有他的顧問,但決定的只能夠是一個人。」那個人,當然就是上帝所命定的代言人。而議會「原來」的意思,就是贊成和確定那確實是上帝的旨意。

  「那些想要存活的,讓他們奮鬥;那些不願意在這個永恆掙扎的世界奮鬥的,並不值得活着。」毫無疑問,那是個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森林定律,激勵人無條件地為自己的生存和想法而奮鬥。問題是,那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呢?希特勒的個人奮鬥,相信已經充分印證。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培靈奮興大會 禱文】

【一起走過從前】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行動】

【爸爸劉言】

【牧心世情】

【經典看人生】

【親密關係】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