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筆者期待已久的「基督徒讀書會」終於成立了。一羣喜愛閱讀的書友,在每月一次的聚會中,都會踴躍發表個人的讀書心得,並暢談所選書籍的可讀性和趣味性。
有一次,當大家七嘴八舌談論《當時,上帝是一隻兔子》這本書一些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時,原本靜默不語的Jack忽然舉手說︰「不好意思,因為我最近比較忙,所以沒有完成讀書計畫。」話音剛落,快言快語的阿May打趣說︰「一日不讀書,言語乏味;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
「圖書館借不到那本書嘛。」Jack忙作解釋。
阿May瞪了他一眼,揶揄道︰「最庸俗的人是不讀書的人,最吝嗇的人是不買書的人,最可憐的人是與書無緣的人。」
霎時,引來一陣哄堂大笑。只見Jack羞紅着臉,一副困窘的樣子。未幾,他站起身來,走到阿May面前,一邊用筆輕敲她的腦袋,一邊說︰「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痛苦之上,日後有妳好受的。」「你敢?!」阿May白了他一眼。
這對性格南轅北轍的戀人,不是互相捉弄,就是調侃對方,逗得我們樂不可支。一位任職編輯的姊妹,有次更戲言要把他們的趣事及鬧劇寫成輕小說呢。
自從參加讀書會後,大家都認為「獨閱讀不如眾閱讀」。即使同一本書,由於每個人的領受和見解不盡相同,因此從別人的分享中會得到一些亮光,從而提升我們的閱讀質素。
多年來的閱讀經驗告訴我︰書籍是人類精神遺產的寶庫,是開啓智慧之門的鑰匙。「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說明書海隱藏着無窮無盡的智慧寶藏。除此之外,書籍亦是我們的良師益友,可以在你人生旅途上,不斷和你同遊共話,助你深刻地剖析人生百態。這對陶冶你的情操,體味人生的真諦,是相得益彰的。
而閱讀,能使我們打開通往古今中外的大門,帶我們去了解現在或將來都無法接觸到的地方、人物或事物。比如閱讀各地的遊記,能讓你了解各地的風俗文化;閱讀有關天文地理的書籍,能令你遨遊於浩瀚的天地間;閱讀哲理的書籍,能使你感悟人生;閱讀文學或藝術的書籍,能提升你對「美」的欣賞力。
作為基督徒,閱讀《聖經》除了幫助我們認識上帝的真理,亦可從中學習行事為人的準則,以建立良好的品格。因為「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提後三16)
近年來,雖然電子書愈來愈普及,但我對紙本書依然情有獨鍾。紙頁間散發出的書香味,總會吸引我去翻閱、去品嚐。尤其是一些好書,更會捧讀再三,仔細咀嚼箇中滋味。
每年一度的香港書展,我都會相約書友同好前往掃貨。炎炎夏日到書海中暢泳,是多麼愉悅的享受啊!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性」在反思】
【一起走過從前】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爸爸劉言】
【牧心世情】
【經典看人生】
【親密關係】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