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路德社會服務處—
 承擔・憐憫・全人


2657 期(2015 年 7 月 26 日)
◎ 香港教會巡禮 ◎ 雷慧靈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香港路德會,原名福音道路德會,成立於一九四九年,以傳揚福音及服務社會為重要目標。早於一九六八年,已有三個單位開展服務社會之工作:分別為黃大仙失明者中心、黃大仙青年中心及黃大仙耆年中心。

  事工發展至一九七七年,香港路德會在港正式註冊成立。在整合社會福利委員會、青年事工委員會及特殊事工委員會暨個別堂會管理之中心組合後,成立了社區服務部,負責策畫及管理日後成立之「香港路德社會服務處」,統籌轄下青年中心、長者中心、失明者中心、弱聽人士中心、學童護理服務等工作。同時着手物色辦公地點,其時之總辦事處設於九龍又一村海棠路協同神學院一隅。此外,更於何文田區努力籌建路德會包美達社區中心。及後,本處獲得香港政府社會福利署資助,使當時已開展之服務得以順利推動及發展未來計畫。

  本港環境特殊,福利服務之擴展十分倚賴政府之資助。本處成立初期,政府是以成本來計算資助額,至二零零零年改為一筆過撥款形式資助福利機構。因此,很多教會舉辦的社會服務,亦隨此變遷產生極大變化。在二零零零年以前,教會只需依從政府的分配及人手比例,按要求提供所定的服務。所以,各大小教會或社團,提供的服務都是大同小異。但二零零零年後,機構便要努力管理財政和人手,按社會需要,審時度勢,為社會上有需要的人士提供靈活創新的服務。而路德會社會服務處更積極引入外界資助,以便能為弱勢社羣提供更多服務,因此,除現有五十多個資助單位,也有四十多個計畫項目。

  在這個嶄新的制度下,本處亦重新思考社會服務的使命。在二零一二年,香港路德會總會提出三個C作為路德會的核心價值,即承擔(Commitment),憐憫(Compassion)及全人(Community)。這三個C都是以耶穌基督關愛世人作為指導。耶穌基督成為肉身進入世界,承擔世人的罪,以憐憫世人的心醫治和拯救,與世人一起建立肢體相交的生活。

  耶穌醫治及救贖的故事最為我們社會服務的同工所樂道。聖經記載主耶穌使一位寡婦的兒子復活,這源主耶穌看見她,憐憫她(路七11-16)。這故事使我們不斷反思如何向有需要的人給予適切的福利服務。首先,是如何了解服務對象的需要。按一般分析,人有多層次的需要,衣食飽足是基本需要,再高一層次的是社交需要,最高層次是個人成長需要。沒有信仰背景的機構通常以滿足基本需要及第二層社交需要為目的,但本處更望能滿足個人成長需要,以幫助人認識創造天地的上帝為終極目標。因此,由二零一二年開始,本處亦修改本處之願景為:「促進關懷公義,彰顯上帝慈愛」。

  有些人會批評社服機構大部分受政府資助,只有小部分靠自己,因而欠缺創新動力,同工多只按本子辦事,但基督徒服侍人的心是本着主耶穌降世來服侍人的心,所以創新的動力,往往由看見人的需要而開始。有一年,本會會長戎子由博士在報章上看到一則新聞,是關於一位小學生放學後,趕着執拾紙皮以換取些微金錢幫補家計。戎會長感慨在這富裕的社會中,竟仍有不少人,特別是小孩子要為兩餐擔憂,於是他便致力在社會服務處中開展「小子計畫」,關顧這些特別需要幫助的小孩子。這些關顧服務也開創了我們日後的創新計畫,如家庭輔導、家長輔導熱線等等,一一成為本處的使命,提供創新及整全的服務、倡導愛鄰如己及社會公義的精神,建立彼此關顧及關愛社羣的專業團隊。

  筆者身處服務處的領導層,認為要服侍好服務對象,首要的是要服侍好我們的同工和團隊,因為他們不是只為一份薪金而作工,所有服務處的同工都有上帝美好的旨意,被差派往社羣中服侍,大家都是葡萄樹的枝子,互相緊扣連繫,保羅甚至形容為一個肢體的各部分,互相效力。要發揮這團隊最大的力量,一定要建立一個令人安心工作,互相關愛的團隊。這個社羣的核心價值,便成了我們互相服侍的原動力,惟願上帝的榮耀,都能透過我們手所作的工,堅立起來,榮神益人。

   雷慧靈 (香港路德會社會服務處行政總裁)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性」在反思】

【一起走過從前】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爸爸劉言】

【牧心世情】

【經典看人生】

【親密關係】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