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光社2015週年研討會
 從聖經神學探討土地問題


2653 期(2015 年 6 月 28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明光社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於本年二至三月期間,委託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以全港電話隨機調查方式進行「香港人置業行為與態度研究」,訪問約一千名十八歲以上香港市民。調查發現,有六成無殻青年表示放棄買樓,約四成為上樓感徬徨無助,有三成四則因住屋問題考慮移民,亦有一成半年齡介乎二十至三十九歲青年因置業問題,影響婚姻和生育計畫。

  明光社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2015週年研討會「講土講地:產業、信仰、生涯規畫」已於六月十二日舉行,香港浸信會神學院新約助理教授盧允晞博士在當日下午分享「土地、公義、信仰」。盧博士坦言聖經不可能直接解決香港當下的問題,因政治文化背景與香港不對應,也處於不一樣的處境,故他以聖經神學進路,從「創造、約、終末」三個向度,探討聖經對土地的啟迪。

  盧允晞指出在舊約,土地是神賜予的禮物,是對以色列人的應許,領受和承傳福分的地方。「人之所以渴望和需要一個家,是源於受造的身分和目的。」他指,神以塵土造亞當,也要人以神的形象,代表祂在創造世界中同在和統治,因此人受造的目的就是幫助造物主照顧這一個物質的空間,因而需要在其中居住及發展生活。

  他續強調,神看物質世界是有價值的,只是人的罪性使之變為邪惡。但過去有好些教會,將「靈性比物質更重要」的俗世哲學觀念錯誤引入,導致只關注拯救個人靈魂,而不重視人對居所的物質需要,甚至採用逃避現實的態度,「聖經裏的神並非放棄世界,而是介入世界作拯救,猶太人甚至認為人有責任提升生活。」

  遵守聖約附帶責任

  盧博士說,神創造亞當夏娃,原是代表自己在地上的形象,可是人類不斷犯罪,令神失望,直至築起巴別塔,神將人打散各地。其後亞伯拉罕的出現,幫助神挽救和重整祂的創造,亞伯拉罕成為了賜福世界的器皿。他續說,到了新約,耶穌的到來承擔了以色列使命,成為神在地上的形象,土地不再是神的子民身分和地域標誌,而是包括萬族萬邦。耶穌成為全世界的拯救,帶來權柄和賜福。

  他提醒,一所不重視聖約的教會,很容易忘記世界不屬我們,忘記自身的使命。土地雖作為禮物,但人有責任作忠心的管家,「聖約的附帶條件是責任,我很盼望神能透過基督徒改變香港文化,施行神的統治,和與人同在的憐憫和關愛。香港教會若能忠實神給我們的使命,不單教會會興旺,也必有利於香港人。」他補充聖約是羣體性的,土地不單是給予人類,也是神賜福予其他受造物一同共享。

  合作爭取居住之所

  盧允晞指出,神原初的創造是有一個未來的方向,創造會趨向完美和終成,恢復創造就是新的創造,「新耶路撒冷沒有聖殿,是因為神已坐在世界進行統治。」啟示錄也預言在新創造中,神的城會從天而降,在地上重建城市,施行同在和統治,將來被恢復的是有形的身體和地方,而非無形的靈魂復活。教會若不重視終末,就會忘記拯救世界的行動,「若我們知道神對未來的計畫和心意,就能指示我們今天的決定和行動。」他強調信徒應該宣告羣體性的福音,而非關注個人化的信仰,因為終末的拯救是整個香港、整個世界。

  「地方是作為人的基本需要,與上帝創造有關,因為我們被造的目的是住在世界裏照顧它。」他總結說,今日教會感到迷失困惑,是因為由救贖神學開始思考,忽略創造神學及終末論,因而無法看到受造的身分和目的。盧博士認為面對香港樓價高企的問題,作為基督徒的香港人,應在社會中以不同方法努力爭取居住的地方,「這可能需要透過熟悉經濟、政治的人去幫忙,需要有創意的方法,需要時間,更需要羣體合作。」

  不義中持自由公義

  中國神學研究院神學科副教授雷競業博士回應時直言,「教會領袖一般都已年過半百,生活穩定,與買樓困難的年輕一代鴻溝甚大。」他鼓勵教會領袖要了解年輕一代是有思想、追求公平和理想,並推動他們尋找夢想,共同編織。因此牧者在角色身分上需要轉變,他笑言不能再以「老師」角色講說冗長的主日學,而要轉為「教練」,發掘他們的潛質並作培育。

  他又認為傳道人不適宜個別回應社會議題,因其中的複雜需要有深度認識和研究才能判別公義所在,但可鼓勵有興趣的信徒作專業研究,並呼籲教友關注事件。「傳道人可以透過聖經幫助會眾思考,就像保羅在不義世界中選擇自由與公義。信徒責罵政府不應是出於個人妒忌,而是懷着有樓無樓也可以自由的心,基於神關心世界而爭取。」雷博士最後鼓勵傳道人與信徒不要局限於能否置業,應一同尋找人生不同階段中美麗而有價值的事情。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聯會新會堂巡禮】

【一起走過從前】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新聞捕手】

【爸爸劉言】

【牧心世情】

【經典看人生】

【親密關係】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