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批


2632 期(2015 年 2 月 1 日)
◎ 經典看人生 ◎ 許立中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但是,世界上還有一種人。他們覺得看書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寫書評或介紹。他們有一種業餘消遣者的隨便和從容,他們不慌不忙的瀏覽。每到有甚麼意見,他們隨手在書邊的空白上注幾個字,寫一個問號或感歎號,像中國舊書上的眉批,外國書裏的Marginalia。…」 錢鍾書,《寫在人生的邊上》

  這個專欄寫了幾期,已經覺得有點不對勁。

  

  人家經典著作字字珠璣,你就抽它那麼一、兩句做文章,怎麼說得過去?

  正如錢鍾書所言,假使人生是一部大書,我們一大半作者都只能算是書評家。而書評家具有一種本領,就是無須看幾頁書,就已經能夠發表一大堆議論。只是,這個規模的方塊文章,連書評也夠不上,只能算是即興的眉批。

  不少喜歡閱讀傳統印刷書的讀者,甚至不喜歡去圖書館借書,或是將藏書借給人。他們多半喜歡在書上打線,偶爾做點眉批,彷彿未做過這個步驟,都未算真正讀過這本書。畢竟正如台灣作家楊照指出,閱讀的迷人之處,在於「文字逼着我們要對自己看到的東西有自己的想法」。

  因此,去圖書館借書,跟去書店買書,基本上是兩種不同的閱讀態度,縱然並不互相排斥。圖書館的閱讀是博覽的;自己擁有,是希望繼續挖下去。我們的藏書,在相當程度上反映我們的內心取向。當然,也有不少人的藏書是裝飾性的,就像華麗的壁畫、牆紙那樣。

  我們大部分人沒有文學家的能力,透過敘事從沙粒看世界;也沒有哲學家的能耐,從文學家的世界整理出條理分明的理論框架。不要期望在這裏讀到千錘百鍊、曠古爍今的濃縮心靈雞湯。你必須回到原著。我只是在經典的邊緣上,寫點按語,分享點個人的感受。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特稿】

【一起走過從前】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新聞捕手】

【爸爸劉言】

【牧心世情】

【經典看人生】

【親密關係】

【香港教會巡禮】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