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緩貧窮人住屋問題
第 2632 期(2015 年 2 月 1 日)
◎ 要聞
香港是全球發達城市之一,本地生產總值媲美歐美地區,但諷刺的是反映貧富懸殊的堅尼系數一直高踞不下,其中以房屋問題最為人詬病。近年,社會企業大行其道,「光房」計畫正是其中一種嶄新的扶貧方式,讓投資者繼續持有物業之餘,又可善用物業幫助有需要人士,加上坊間不少服務機構推行相關住屋計畫,兩者慢慢形成一股民間力量,幫助貧窮人士舒緩住屋問題。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要有光」創辦人及行政總裁余偉業指,香港貧富懸殊是結構性問題,因此必須以結構性方法解決,除了政府政策外,社會上每一個人都可以按能力參與其中。
「光房」計畫於四年前推行,把投資者的物業單位以合租形式,租給有迫切住屋困難的單親家庭,租金低於市價及按照受助家庭的負擔能力釐定,租約最長為三年。他表示,計畫目的不單是解決街坊燃眉之急,更藉此給予他們「喘息」的機會,在三年內思考並落實人生藍圖,慢慢自力更生,靠上進心脫貧。「很多貧窮人士自信心低落,透過與街坊共住改善人際技巧,脫離人與人之間的貧窮,我們每月會安排職員和義工定期探訪,甚至邀請他們當義工或進修,逐步建立自信,投入社會。」
憶起創辦計畫的心路歷程,余偉業指自己跟一般人一樣,讀書只為考進大學,賺錢享受人生,但擁有物業後卻不如想像般快樂,他開始思考何謂上帝所指的豐盛人生。「直到一次讀經:『這殿仍然荒涼,你們自己還住天花板的房屋嗎?(該一4)』,原來自己一直只顧買樓享受,上帝透過經文要我接觸香港的住屋問題,於是我着手研究,慢慢興起『光房』計畫的念頭。」他坦言自己只是大膽嘗試,以不同方法實踐理念,最終可能會失敗,因此大部分時間都感到害怕,但他知道上帝必會帶領。
不住禱告上帝彰顯大能
除了社企外,非政府服務機構同樣在扶貧工作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總幹事賴淑芬表示,很多教會雖有關懷貧窮之心,但未必完全了解實際可行的做法,因此她的夢想是擔任教會與貧窮人之間的橋梁,向教會建議不同角度和方法,促使其多進行扶貧工作。「機構一直都有關注舊樓問題 ,記得數年前馬頭圍道發生塌樓事件,我和教牧同工在祈禱時有所領受,上帝是希望藉此敲響警鐘,由此路開始進行城市轉化。」
由於政府在意外發生後推出一連串措施,加速舊樓清拆,近十萬名床位租客受到影響。賴淑芬指,當時協會一方面向政府和商界籌集資源,另一方面積極與教會合作,成立外展隊及興建市區中轉家,暫時收容受影響人士,並安排社工跟進,大部分家庭在數月內得以找到適合的住所。「我們不斷祈禱,求上帝釋放資源,結果陸續有商業機構給予我們資助和就業支援,又有義工免費裝修房屋。只要做上帝喜悅的事,祂必會在事工中彰顯自己,幫助同工成就祂的心意。」她形容整個計畫得以順利進行,是官、商、民協作美好的見證,因此呼籲會眾不要輕看一小步的工作,上帝自會感動更多人參與,就像五餅二魚一樣帶來更大的影響。
由柏祺城市轉化中心舉辦的「轉化城市:從住屋做起⋯⋯」研討會,已於一月二十一日,假中國基督教播道會港福堂舉行。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特稿】
【一起走過從前】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新聞捕手】
【爸爸劉言】
【牧心世情】
【經典看人生】
【親密關係】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