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會說話


2630 期(2015 年 1 月 18 日)
◎ 新聞捕手 ◎ 羅杰才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統計學是社會(或組織,包括教會)走向管理和發展的重要工具。提出大歷史觀的學者黃仁宇甚至指出,一個國家或社會能否走向現代化,「數字管理」是決定性的因素。因此,審視一個國家、社會或組織,可推斷其前景。因為數據會說話。

  隨着計算機(電腦)功能的進步和互聯網的普及,現代社會已經進入了「大數據」的年代,各個國家、地區、產業、經濟、教育,甚至居民生活方式、健康狀況等等,無一不可以透過數據的整理而作出分析評估。因此,現代的社會也變得愈來愈透明。即使是鐵幕國家、封閉地區,透過數據分析仍然可以得知很多的情況。

  中國內地常常被視為「封閉」的國家,而香港特區則被定義為「開放」的城市。但按「開放知識基金會」(OpenKnowledgeFoundation)最新的排名,全球九十七個國家和地區政府數據開放程度(GlobalOpenDataIndex)中國由第五十七,跳上至三十六,與台灣平排。而香港則從五十四再降到五十六,政府數據開放方面,香港原來遠遠落後於中國內地。

  政府開放數據,包括出生、死亡、移民、醫療、教育、經濟、就業⋯⋯,從這些數據中進行分析,就能夠比較政府或社會的變化與需求。專權的政府往往拒絕開放數據,以免受到監察批評。因此,如果政府愈是開放數據,就表示政府放權(受監察)的程度(或範圍)愈大。從政治或管治的角度而言,如果政府的自信心愈大,對社會的放心程度愈高,則愈願意開放數據。相反,也必然會更保守。這並非是與非問題,而是利與害關係。

  中港兩地數據開放的差異,有幾點值得我們推敲思考。認為香港比中國內地更開放的觀點,是否值得檢視?認為中國的政治和資訊是「封閉落後」的觀點,是否需要調整?香港為甚麼在數據的開放上落後於中國內地,是知識資源的原因,抑或是政府對社會的「不放心」?相反,中國在數據開放上,是否顯示了她對自己的「放心」,與及管治的「用心」?

  政府需要數據,因此大衞王要數點人數(撒下二十四2-4),凱撒也要人口普查(路二1)。其實數據只反映事實,至於如何收集和利用,則視乎政府的動機和處理,但上帝卻能利用這些機會顯明祂的旨意。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聯會新會堂巡禮】

【一起走過從前】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新聞捕手】

【爸爸劉言】

【牧心世情】

【經典看人生】

【親密關係】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