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走過的足跡會變成後人走的路,教會過去的掙扎和成敗,也會成為日後前進的參考和引導。港澳信義會走過的路,也會是有很多小型教會和類似的教會要經歷的路,我會將本會的歷史分成三階段,給兄姊來參考。
1983-1994 年掙扎期
本會第一任監督突然離世,由於差會沒有培育到本地的教會領袖,於是形成領導的真空,令教會經過一段頗漫長的磨合期。
這段時期因為面對的轉變很突然,無論差會或本地教會同工都無法在短時間適應,教會在人事上有很大的矛盾,宣教士與本地同工、堂會與堂會、同工與同工之間爭論不斷,但因着曾鳴新監督、同工和平信徒領袖的共同努力,大家才慢慢的互相諒解合一起來。
其次本會的經濟十分困難,從以往一直依賴差會,要自養實不容易,因此必須和差會協商,將本來要完全取消的津貼改為逐步削減。可是教會的經濟能力仍不足以支持教會,因此同工曾經歷過只能部分支薪或不能支薪的日子。
雖然教會很艱難,神的能力卻在輭弱中顯大,在差會的幫助下於一九八四年為仁愛堂購置新堂發展和於澳門路環開辦了恩耆中心,在一九九一年自力開辦港澳信義會小學。當時因經濟缺乏,接收小學校舍時無法聘請管理公司看守,惟有由曾鳴新監督和魏榮副監督看守校園,想必是前無古人吧。
教會得以繼續下去,一方面是差會仍有經濟上的支持,另一方面,事奉的人豈會因金錢問題而退卻,神的呼召才是事奉的基礎。神呼召會內的年輕人,進入工場事奉,雖然薪酬微薄,他們卻承擔了比別人多的堂會工作及其他各種事工,成為新力軍。
1995-2004年整合期
胡子浪任監督開展了新一代的開始,年輕的牧者經過多年的成長,現在已經成熟和開始帶領教會,他們和平信徒領袖不斷的討論研究,一方面面對教會當前經濟和同工不足的困境,另一方面思索教會如何生存下來及進行革新。當時很多堂會仍未能脫離靠賴差會的心態,面對革新時有很大的抗拒和質疑,但教會的革新已是不得不行。
由於太多弱小的堂會和佈道所,資源過度分散做成資源浪費和事工沒有成果,於是教會必須合併和結束一些堂,將資源集中起來。其次是把一些佈道所遷到可以發展的地方,最後是增加傳道人的薪金和提高聘請傳道人的要求。
一些事是人力不能改變的,例如教會的財政,我們只能仰望主給我們開一條出路。感謝主,一九九六年神為本會從困境中開一個突破口,我們從政府得到一筆遷拆賠償,使我們及時在經濟上得到紓緩,也有能力增加同工薪金以吸納新的同工。
在十年間教會也有不少成果。教牧的人手雖然仍舊不足,但人數增加了,而且同工的質素有了改善。當部分堂會遷到可發展地點後教會也漸漸增長。一九九六年我們開辦了新的老人中心—耆福中心和翠恩幼稚園,一九九七年我們按立了本會的第一位女牧師余賽金牧師,雖然和我們的差會傳統不同,但正是我們的傳統的開始。同年我們也開展了和內地教會的交流,支持和協助當地教會的發展。
2005- 至今教會的十年計畫
由於教會過去一直忙於解決從創會時期留下來的難題,本會的監督和副監督都身兼牧會及教育和社會服務事工的繁重責任,未能為教會的發展作長遠的計畫。直到二零零五年開始,教會同工增加,才稍有餘力為教會作前瞻和計畫。本會成立了發展小組開始了十年的計畫。
這些年間我們的努力有着一定的成效,雖然很多堂會地方已是飽和狀態,堂會數目也沒有增加,但經常參加主日崇拜的會友增加了約30%,其中青年人有明顯的增幅,教會的奉獻增加了約35%,同工方面從十七位增至二十一位,現有的同工在學歷上也有提升。
在主恩底下,本會目前有教會事工有信恩堂、活石堂、恩青堂、感恩堂、仁愛堂、聖恩堂、明道佈道所、主恩佈道所、信安佈道所、澳門的恩耆佈道所和懷耆苑宗教部。差傳方面,我們的差傳部也增加了不少的事工。本會的學校有慕德中學、黃陳淑英紀念學校、港澳信義小學、明道小學、錫安幼稚園和翠恩幼稚園。在社會服務上,我們有在鴨脷洲的懷耆苑、九龍灣的耆福中心和澳門的恩耆中心。
港澳信義會只是一間很細小的教會,我們經歷了不少艱辛,但主的恩典總是夠用,總在及時給我們從天上來的幫助。寄語一些與我們差不多的教會:「艱難雖多,主恩足用」。
李立仁(港澳信義會監督)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雲彩見證】
【一起走過從前】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新聞捕手】
【爸爸劉言】
【牧心世情】
【經典看人生】
【親密關係】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