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電視動畫「叮噹」配音的林保全先生逝世,有云令全港二十至四十歲最少兩代人傷心不已。短短幾天「臉書」上對林先生離世的反應可說是鋪天蓋地。林先生只是一位幕後的配音員,甚少在公眾面前亮相,竟贏得全港數十萬計的市民喝采,全靠他的一把「叮噹」聲。
十多年前我的兩個兒子唸小學至初中的日子,記得逢星期一下午五時三十分無線電視翡翠台就播出叮噹(後易名「多啦A夢」)劇集。有時我早了下班,回到家中見兒子們看得入神,我多情不自禁跟他們一塊兒看。印象難忘的是有次主角大雄的父親野比先生,從「叮噹」取得「預感天線」這件法寶,預知到朋友家用餐必剩下許多美食,遂帶備便當盒去「打包」。自此兒子偕我們出外用餐,他們嚷着要帶備便當盒。另有一次劇集提到大雄的朋友「阿福」在雪地吃熱騰騰的牛油拉麵,有趟我們一家四口到北海道旅行,甫下機不久,他們就嚷着要吃牛油拉麵。
「叮噹」是日本一九六九年的產物,最先是小學館出版社的一份兒童雜誌《好孩子》內的連載漫畫,主角是一位叫「大雄」的孩子和他家中的機械貓「叮噹」。大雄是家中的獨子,生性怕事純真又喜歡躲懶,常擺烏龍,惟得可愛的叮噹在旁扶持,表面上用法寶助他解困,但又常諄諄善誘,曉以處世做人的道理。
當這個漫畫化為卡通片再傳到香港,已是八零年代初的事,由那時起已由林保全先生為「叮噹」配音。每個星期一下午五時三十分,香港的小學生多下課回家,一聽見「我的快樂比天高」這首主題曲,再喊道「叮噹來啦」這四個字,原本給功課壓得透不過氣的鬱悶便一掃而空。
說來每個孩子的成長需要一把有情有愛的「靚聲」相伴。其實有研究發現,有效的溝通元素,有近四成來自聲音。香港的孩子近年常被怪責為心理不平衡的「港孩」,大概是他們家裏太缺乏像「叮噹」般令人心安的聲音。看來我們做父母的,要好好學習林先生那把既溫柔又肉緊的慈聲啊。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雲彩見證】
【一起走過從前】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新聞捕手】
【爸爸劉言】
【牧心世情】
【經典看人生】
【親密關係】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