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有一位《和合本修訂版》聖經的讀者,本身是牧者,來函詢問為何在約翰福音一章四十至四十一節裏,把西門·彼得稱為哥哥,安得列稱為弟弟;另外在使徒行傳十二章二節稱雅各為哥哥,稱約翰為弟弟。
原來無論是新約希臘文,抑或舊約希伯來文,兄弟一詞都不區分年紀長幼,這種不仔細區分的親屬稱謂,語義學稱為「低程度區分用語」(under-differentiation),希臘文所屬的歐印語系和希伯來文所屬的閃語系,其語種通常都不刻意、不仔細區分親屬稱謂,這和亞洲不少的語言大相逕庭,尤其漢語、緬甸語、越南語等,就如筆者在上文談及語義學時經已提到的。
漢語親屬稱謂高度講究區分年紀長幼、性別、輩分等,例如英文cousin一詞,中文起碼就需要用八個詞區隔。相信這是因為漢人深受儒家思想影響,家族觀念特強,注重親屬關係,需要按年紀長幼、性別和輩分區分,有助和諧相處及產業分配。
聖經經文翻譯成中文時,力求符合中文語感和用詞習慣,包括親屬稱謂用語;若採用統稱的「兄弟」一詞,始終不是中文最自然的說法,試問我們說話時,哪會向人介紹或稱自己的哥哥或弟弟作「兄弟」!《和合本修訂版》在「兄弟」一詞上,盡量區分為哥哥、弟弟,原則與1960-1970年代時翻譯出版的現代中文譯本一致。
古代地中海世界的文獻同時提及兩個兄弟時,原則上先提的是年長,後提的是年幼,故此《和合本修訂版》在使徒行傳十二章二節稱雅各為約翰的哥哥。至於彼得和安德烈,雖然約翰福音一章四十四節先提安德烈,後提彼得,這是因為那裏上文提及安德烈先遇見耶穌和被召;在馬太福音四章十八節和馬可福音一章十六節,都是先提彼得,後提安德烈。此外提及十二使徒時,都以彼得排首位,教會傳統也認為彼得是十二使徒中最年長,最老資格,福音書記載他已婚,有妻子家室。
《和合本修訂版》遵照這個原則翻譯區分,在新約經文裏凡肯定指有血緣關係的手足,按理年紀大的譯作「哥哥」(9次),年紀小的譯作「弟弟」(23次),其他不肯定或不強調年紀長幼的,才通稱譯作「兄弟」(約有50次)。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城市心靈】
【如此我信】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職場情景】
【譯經隨筆】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