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內如炳兄平安:
多謝你與我分享一封如此發人深省的信函,它確實道出了不少孩子的心聲。這與我最近從報章上所讀到的一則意向調查報告互相呼應,同樣帶出了一個不容忽視的信息,就是父母與孩子的意向出現了極大的落差。該報道指,屯門市廣場於十月進行興趣班意向調查,訪問了七百二十二位六至十八歲學生,結果發現學童自小已被父母安排參加興趣班,分別有28%在入讀幼稚園之前,以及有91%在小學三年級前便開始;但當中只有15%受訪者表示喜歡父母的安排,有近53%希望父母可以聽取自己的意見再選擇興趣班。有64%受訪者表示希望減少興趣班的時間,當中逾92%指是因為與自己的興趣不符。
因此,當父母為兒女操心打點的時候,需要多留意孩子的心聲。當然不一定要完全遵照他們的喜好和意願,因有時孩童年少無知,未必盡都懂得選擇當走的路、有益的事;所以父母認為是必須的,對孩子是百利而無一害的,尤其是屬靈方面的事情,不妨多一點主導性的打點安排。不過,多一點商量與了解,多一些誘導與解釋,往往都會更能幫助父母知道孩子的心聲,不僅可以為孩子作出更妥善的安排,又能幫助子女明白和欣賞父母的心意。
那位孩子給爸媽的信還表達了另一個重要的信息,hi-tech(高科技)帶來了low-touch(少接觸),這引發我想起一則故事。話說在一個佈滿高級電器和名貴傢俱的客廳,有一位男孩正在玩弄身旁的大型玩具。忽然他放下玩具,走到廚房,向正在預備晚餐的菲傭查問,爸媽今晚會否回家吃飯。菲傭的回覆是,她只知道的媽媽由於要開會未能回家吃飯,至於男孩的爸爸如何,還是請他自己問父親。於是男孩馬上致電其父。那邊廂,父親正在夜總會應酬一些重要客戶。當兒子問他今晚會否回家吃飯,他竟然眼泛淚光,因他已經好久沒有回家吃飯了。這故事也提醒了我,慎防事務繁忙影響家人關係。下次再談!
鴻標敬覆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破局錦囊】
【釋經講道】
【品蘭集】
【特稿】
【世說新語】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聖化工作間】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