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載恩典之旅
 —胡丙杰牧師專訪


2532 期(2013 年 3 月 3 日)
◎ 一個字一顆心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前言

  座落九龍公主道與巴富街交界的中華基督教會合一堂九龍堂,有一位牧者在那裏忠心事奉了三十五個年頭,由一頭黑髮至銀絲霜鬢,他就是胡丙杰牧師,而去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亦正是他事主四十週年紀念的日子,回顧過去四十寒暑,他以「恩典」兩字概括大半生的經歷,他認為一切都是上帝的恩典,並感謝上帝在他的事奉及生命上,有很奇妙的帶領。

  那一年,初中還未畢業,在夏令會的獻心會上,胡牧師已蒙召立志事奉主。當他在衞理公會信望堂協助事奉時,深受已故梁林開牧師的影響,又看見教會事奉人手不足,於是在一九六七年進入信義神學院(現稱:信義宗神學院)就讀。其後於一九六九年衞理公會年議會保送他到新加坡三一神學院接受裝備,因該學院為一間聯合神學院且具備循道衞理的精神,又具多元文化,亦能接觸到不同宗教,這些因素都有助開闊他事奉的眼光。

  一九七二年,胡丙杰牧師在新加坡三一神學院畢業,回到香港被派往北角衞理堂擔任梁林開牧師的助理。一年後,他被調派到安素堂事奉,協助推展彌賽亞堂及信望堂之事工。直至七五年,適逢中華基督教會屯門堂的牧者退休移民,幾個月都找不到牧者接任,區會總幹事汪彼得牧師得到衞理公會的推薦,邀請他到該堂事奉。一年後,在七六年十月二十三日,他接受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按立為牧師。翌年底,又因中華基督教會合一堂九龍堂需要年輕牧師,汪牧師安排他來到九龍堂事奉,一晃眼就在這裏事奉了三十五個年頭。

  

  籌建座堂 滿見深恩

  數算過去的日子,胡牧師有三件感恩的事。於一九八七年,慶祝中華基督教會合一堂九龍堂建堂三十週年,又適逢紀念倫敦會傳教士馬禮遜牧師來華宣教一百八十週年,由於合一堂亦是倫敦會開辦的教會,為秉承馬禮遜牧師的宣教精神,教會有個宣教異象,就是到沙田宣教,遂在當時剛剛開發的馬鞍山申請一幅地,建立中華基督教會合一堂的第四間堂會(中華基督教會合一堂馬鞍山堂)。

  在一九九四年,政府要求為該教會地段補地價,當初胡牧師估計只是幾百萬,原來卻要補價四千五百多萬,加上建築費及裝置費,整個座堂花費接近八千萬。而且,快接近九七香港回歸的日子,有傳聞日後宗教政策可能有變,教會重新考慮是否真的要建堂。胡牧師則認為,教會名為「合一堂」,倘若日後宗教政策有變,該堂亦可幫助其他堂會,借給其他教會使用,最終開會至深夜才通過繳交補地價籌建新聖堂。在該堂竣工之前,他們每主日下午都借用附近的香港中國婦女會馮堯敬紀念中學舉行聚會,以招聚信眾預備未來成為該堂的教友。胡牧師表示,最感恩的是,他們完全不需要向銀行貸款,其中真的經歷了很多恩典。九七年該堂竣工,九月份該堂的附屬幼稚園亦開課了。二零一二年十二月,馬鞍山堂慶祝建堂十五週年,目前每主日有六百多人聚會。

  胡牧師表示,每個牧師都有不同恩賜,但能夠參與建堂的牧者不是很多;從零開始的建堂工作,一手一腳地開荒,是很特別的經歷,由地政處接收地盤起,與建築部、籌募部、宣傳部與財務部的經常會議,及經常到建築地盤巡視,在整個籌建過程中,見到上帝的帶領與賜福,其中也有很多的學習及很受鼓舞!

  

  身患疾病 經歷主恩

  第二件感恩的事是病得治癒。胡牧師在一九九六年,得知自己是乙型肝炎帶菌者,雖不需服藥,但每半年須見醫生,驗血及照超聲波。在九九年底,他循例去照超聲波時,卻發現肝與腎之間有個陰影,原來是個如雞蛋大小的腫瘤,醫生建議他把右邊的腎整個切除。待與家人商量後,隔天他就接受了切除腎手術。醫生表示,那腫瘤被一層纖維膜包着已接近爆破的階段,幸好沒爆破,否則後果堪虞。由於他的整個腎連同毒瘤一併被切除,癌細胞沒有擴散,故此不用做電療及化療。胡牧師在手術後休息了四個月就重投事奉崗位。

  在得悉自己患上腎瘤時,胡牧師很不明白,因一直沒跡象,不知道為何患上該病?當時師母及兩個孩子都很緊張,尤其師母特別擔心,當年大女兒已工作,小兒子在讀大學最後一年。然而,胡牧師相信凡事都有天父的旨意,惟有順服,在進入手術室前,還唱着「我知誰掌管前途」。胡牧師表示,很感恩的是,因患乙型肝炎,才偶然發現腎瘤,若遲些做手術,瘤就會爆裂,其後果不堪設想。

  在手術後身體仍有些軟弱,故此減少了外面的事奉,在二零零二年起,他更辭退合一堂總主任牧師一職,只專注於九龍堂的事奉。康復後至今,已超過十三年,胡牧師表示,現在的生命是上帝所賜,他將加倍努力事奉主!

  

  實現夢想 創辦教會

  在慶祝合一堂九龍堂五十週年,胡牧師又有另一個夢想,盼望為特殊羣體建立一間教會。事源在二零零七的五十週年金禧堂慶,亦是紀念馬禮遜牧師來華宣教二百週年,該堂以「宣教拓展創未來」為事工中心,並為配合:「傳揚基督,實踐宣教」,接受邀請拓展「基順宣教」事工,盼望將基督的愛帶進基順(特殊)學校,協助推展「基順愛的家」福音事工,讓健障同道共融敬拜主、事奉主,將福音傳揚,使更多人得蒙救恩。

  在二零零七年初,該堂獲得中華基督教會基順學校校董會之邀請,協助學校推展此福音事工;該學校原是一間特殊(輕度弱智)中小學,近年因教育政策改變,服侍的對象擴大包括智障及自閉症青少年,基順乃中華基督教會直屬學校,位於觀塘順利邨,在校期間學生們有機會聆聽福音,但多年沒有教會跟進,信主的校友及學生與家長亦難融入一般教會。

  合一堂九龍堂二零零七年三月至八月開辦培訓課程,訓練有心志參與「基順宣教」的弟兄姊妹,結果經受訓的同工同道組成了為數二十五人的宣教隊,於同年十一月十一日該堂金禧堂慶感恩崇拜中接受差遣往「基順宣教」,並由二零零八年一月六日開始,每主日下午三時在基順學校開設「基順愛的家」——健障共融福音聚會,對象為校友、學生與家長、老師及四順區街坊,宣教隊員與教牧同工輪值每主日參與此宣教事工。最近兩三年已有二十多位在基順聚會的弟兄姊妹受洗。胡牧師分享,靠着主的帶領與幫助,希望幫助智障羣體建立一間屬於他們(和他們家庭成員)的教會,也是一間人人可參與的教會。「基順愛的家」於二零一三年一月六日舉行聚會五週年暨成立教會感恩典禮,希望於本年三月申請加入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成為一間非自養堂會,教會定名為「中華基督教會基順愛的家」(Kei Shun Church of Love, the Church of Christin China)。現在期望早日聘請一位全職教牧同工負責牧養,並協助關顧基順學校的福音事工。

  

  深得尊重 不覺孤單

  至於許多人均認為牧者只有同工而沒朋友,會倍覺孤單。然而,胡牧師表示,「牧者正常是孤單的,是否真正孤單,就視乎牧者的性格、為人及與人相處技巧。」他續言,由於他性格開放、不計較,沒有階級觀念,因此與同工及教友關係很好,並不感覺孤單。胡牧師分享,在教會事奉是學習的過程,他知道自己是在事奉上帝,祂才是老闆,不是向人交代。另外,他亦以真誠待人,一視同仁,不分男女、老幼、貧富等;雖然合一堂九龍堂已發展為中產的教會,但仍有部分較貧窮的教友,他會特別關心他們,讓他們得着基督的愛及感受人間有愛。

  胡牧師覺得很感恩,能在合一堂九龍堂事奉了三十五年,除了是上帝的帶領,也深得教友的尊重與愛戴。在七七年底,當他還是二十多歲的年輕小子就到該堂事奉,在當中很被接納,至今依然得到教友尊重、信任及支持。胡牧師分享,牧者與教友關係要良好,但又不可與個別教友太親密,避免其他教友感覺不舒服。當胡牧師在事奉及生活上遇到煩惱時,他會找自己的生命導師李清詞牧師傾訴。在事奉四十年的日子裏,他不停學習及接觸不同人羣,例如:參與不同教會的聯合事工及香港六宗教領袖座談聚會,與不同宗派、不同宗教的領袖彼此學習交流,從而欣賞對方的優點,自己有所得着。

  後記:胡牧師在過去四十年牧職事奉,皆以堂會事工為主,此外,他亦在多個範疇參與不同的事奉崗位,包括:一、教會合一事工:任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董事(七八年起)、任香港基督教協進會執委(八二年起)、歷任合一委員會與五餅二魚委員會委員十多年、曾於香港聖經公會擔任和合本修訂版顧問十年。二、社會關懷或服務事工:任香港基督教服務處管委多年、任香港基督徒愛國民主運動執委(八九年起)、任基督教青少年牧養團契董事(九六年起)、任基督徒關懷香港學會顧問十多年、曾任合一堂耆年中心管委多年、曾任香港基督徒學會管委多年、曾任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董事三年。三、教育事工:曾任中國神學研究院院董十二年、任合一堂學校校董(七八年起)校監(八六年起)、任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五十多間中小學幼稚園中央校董,其中曾任十多間學校之校監,現則只擔任五間中小學(英華女學校、真光女書院、九龍真光中學、真光小學、基順(特殊)學校)校監及校董等。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破局錦囊】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一個字一顆心】

【世說新語】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聖化工作間】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