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再沒有旅行者


2532 期(2013 年 3 月 3 日)
◎ 世說新語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旅發局預測今年訪港旅客將增加6.8%,達5,193萬人次,其中內地客增幅最高,達8.9%⋯⋯主席田北俊否認盲目追求旅客量,並稱七成推廣資源花在非內地市場,希望社會不要發出不歡迎旅客訊息。」

  《蘋果日報》26.2.2013

  香港現時每年有五千多萬人次的訪港旅客,但真正來「旅遊」的恐怕只是少數,大部分不是「觀光客」就是更可怕的「掃貨客」。

  真正的旅客是低調而沈默的旅行者,多數背着背囊,手上拿着一本旅遊指南(現在也許是智能手機),旅行目的很簡單,就是浪蕩天涯,認識一下別國的風俗、宗教、歷史、文化。他們一般會選擇比較廉價的旅舍,吃的也很簡單,午餐只是一個青蘋果、一份三明治加一杯咖啡。

  香港以前也有不少這些旅客,有來自歐美,也有來自日本、韓國和台灣。他們甚少購物,因為不想增加行囊的負荷,他們喜歡到石澳、西貢、南丫島或者市區的大街小巷。在澳門的大小教堂、馬禮遜墓地、路環的竹灣和黑沙灣,你也可以見到他們的足跡。

  嚴格來說,「觀光客」和「掃貨客」算不上是真正的旅客,尤其是後者,因為他們根本沒有「旅行」的志趣和心情。就像今日在尖沙嘴,十個問路的「遊客」九個都是問海港城在哪裏?他們來香港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去海港城的名店購物。他們可會對尖沙嘴的訊號山公園、歷史博物館、玫瑰堂天主教堂等有絲毫的興致?

  有一本書叫《美麗台灣》,從一個旅者的角度捕捉了寶島台灣在不同季節海角山巔的感動,帶出真正的旅行,原來是看山、看海、看人、聽風、賞花、看樹。香港雖是彈丸之地,值得觀賞的其實不少,可惜我們自毀長城,好的多給拆掉或者埋沒,只剩下名店、金舖和藥房,結果旅者都給趕走了,來的只是掃貨人。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破局錦囊】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一個字一顆心】

【世說新語】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聖化工作間】

【譯經隨筆】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