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名人二代的教育問題成為家喻戶曉的熱門話題。在校車上,聽着收音機裏主持人在談論這一話題,幾位媽媽也不免感嘆「小兒難養」。一時間大吐苦水,傾訴自家乳臭未乾的小子或剛剛步入青春期的女兒如何地折磨自己。小學一年級的兒子犯了錯誤,媽媽批評他,他竟然推脫說:「是你的教育出了問題!」
這輩為人父母者,從小多半生長在嚴苛的家教氛圍中,被訓斥甚至被揍的「慘痛」經歷讓他們做了父母後不願子女重蹈覆轍,以致走上另一極端,那就是無原則的寬容、忍讓,實在忍無可忍了,就恨恨地發泄一通,讓孩子摸透了脾性,愈發難以奏效。
如何在嚴厲與溺愛之間取中道,着實考驗父母的智慧。管教是必須的,但又不能濫用管教,而是要以「智慧的溫柔」(各三13)來實施。管教要溫柔,以溫和的、以理服人的方式來管教。智慧,就是合乎中道地把握好尺寸、方式、時間、場合和輕重緩急,既不能傷害孩子的自尊,也不能一味地溫柔,形成溺愛。
Ray Pritchard牧師回憶兒時在一個小鎮上長大,父親是鎮上受人尊敬的醫生,他們弟兄四個被稱為「Pritchard醫生的孩子」,這個稱呼給兒時的他們一份責任,必須維護父親的名聲;如果因任性而膽大妄為,不僅會給自己招惹麻煩,更要緊的,是給父親抹黑。對他們來說,父母留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不是財產,而是品格帶來的美名的力量。
他沒有提及母親,但無疑她在其中起着微妙的作用,我們毫不懷疑她「智慧的溫柔」,懂得在管教和激勵之間保持平衡,既智慧地批評、糾正,又有溫柔的愛和鼓勵。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破局錦囊】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一個字一顆心】
【世說新語】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聖化工作間】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