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31 期(2013 年 2 月 24 日) ◎ 破局錦囊 ◎ 許開明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筆者發現中文的「和」字,並非單單「柔和」、「和事」或「和好」;它有更多更深的含義。首先,和是適中、恰到好處、剛柔並濟的常道《論語˙學而》:「禮之用,和為貴。」《禮記˙中庸》:「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第二,和是指溫順的、安詳的,如:「和藹」、「心平氣和」、「和顏悅色」。南朝陳徐陵晉陵太守王勵德政碑:「風神雅淡,識量寬和。」唐˙張說,嶽陽早霽南樓詩:「心阻意徒馳,神和生自足。」第三,和也是指溫暖的,如:「和煦」、「風和日麗」;唐˙白居易,首夏病間詩:「清和好時節,微風吹裌衣。」總言之,和是一種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和好狀態。
生活中許多事情的不和與爭吵,細想起來根本是不必要的。曾聽過這樣一句順口溜:「人生本是一台戲,因為有緣才相聚。為了小事發脾氣,回頭想想又何必?」試想許多意氣的吵鬧,不過是小事。事實上,人與人之間沒有甚麼大仇怨,只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為甚麼爭吵不休的呢?與事以和為貴,常懷仁和之心、謙和之德、溫和之氣、慈和之容,必能避免爭執。人與人之間,彼此少一些盛氣凌人,多一些態度溫和,凡事換位思考,就會減少許多無謂的爭吵。或者以退一步海闊天空的思維,來換取一份好的心情,不也是生活的智慧麼?亞伯蘭的牧人和羅得的牧人相爭。亞伯蘭深明他與姪兒是骨肉之親,應以和為貴,亞伯蘭為破解這「相爭」,竟然讓步,對羅得說:「遍地不都在你眼前嗎?請你離開我:你向左,我就向右;你向右,我就向左。」羅得舉目揀選了肥美的約但河的全平原。避免相爭,才能有好的發展,亞伯蘭作了智慧的處理(見創十三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