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31 期(2013 年 2 月 24 日) ◎ 新聞捕手 ◎ 區伯平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其實所有宗教都有極強的保守傾向。試看世上主要宗教的「聖職人員」,他們素常所穿著的「道袍」,其款式都是有過千年歷史的。他們身穿「道袍」,即使走出宗教場所,穿街過市,雖然明顯的跟時代脫節,卻不以為怪。而且社會人士也接納,認定這是該宗教的標誌之一;不如此穿著反會惹來議論紛紛。
「傳統」是由歷史沈澱出來的,可以有無比的價值;因此所有宗教都不輕言改變。教會歷史中的對上一趟教宗辭職,發生於六百年之前。啊,那是中華歷史的「明朝」初年,更未發生由一五一七年開始的「改教運動」,未曾產生被稱作「抗羅宗」(Protestant)的,我們「基督新教」哩!
「改教運動」之後,急變的形勢促使當年的梵蒂岡教廷大幅更新。此後是上一世紀六十年代的「梵二」(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帶動了天主教會在過去五十年來,更貼近世情和民眾。如今,也許梵蒂岡教廷又要面對大幅更新的抉擇。教會走向社會邊緣、還是守得住社會對她的敬重,是教會的必然課題。
回望基督教會,抱殘守缺與優良傳統,常是一線之差的判斷。愛上帝與愛教會,也常是一線之差的判斷。愛教會與愛自己的教會生活習慣,就更是一線之差的判斷。其實我們要緊守的,只是信仰與立場。宗派及堂會的歷史傳統,固然值得我們珍重;卻要將它們活化,賦予時代氣息;則它們的生命力,才得以延展揮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