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強者恆強定理


2472 期(2012 年 1 月 8 日)
◎ 職場攞景 ◎ 羅錫為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強者恆強,這個說法教人氣餒。而且有人說,主耶穌支持這個說法。祂在馬太福音二十五章向門徒講說了一個「財務管理」的比喻。

  一個老闆出門前,把本錢按伙計的能力,分本錢給他們。一個交了五千,一個二千,一個一千。回來時,各自交帳。那個分了五千的人,拿去投資賺了一倍。那個領了二千的人,也有百分之百利潤。至於那個早已被看不起,手上比別人少的,只做了「保本」工夫,然後一分錢也不少的歸還,遭到老闆痛斥。

  這個比喻教訓人︰「凡有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都要奪過來」。美國科學史學家羅伯特·莫頓(Robert K. Merton)得出了一個名為「馬太效應」的理論,解釋一個社會現象︰好的愈好,差的愈差,多的愈多,少的愈少。

  每個人的本錢和起步點都不同,早已決定成績。一步領先,步步領先。沒有公平競爭這回事。在職場上,有人得天獨厚,系出名門,備受老闆重用,扶搖直上,讓他領了最大份的功勞。商界如是,實力雄厚,業務領先的公司,永遠佔盡優勢,分得最大的生意額。連學術界也一樣。幾個學者同時研究一個題目,各有成果,學術界總是把光環歸給那些成了名的,出身於精英大學的學者。不見經傳的,就算多努力,他們的貢獻,老是沒有人肯頒獎給他們。

  強者恆強的定理,豈不是已經把「弱者」判定了個永不出頭的命運麼?

  不過,再看一看「馬太效應」那個比喻中,老闆給員工的「業績評估」,不難發現,那位老闆肯定的,是進取的,勇闖的「企業精神」,敬業樂業的工作態度。至於那位給「炒魷魚」的員工,數盡了老闆的不是,說他太嚴厲,太苛刻,並且訂下不能達到的業務目標,被罵作「又惡又懶」。

  強者恆強,是有它的道理。有好的口碑,好的基礎,好的業績,當然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不過,萬丈高樓從地起。那一位被淘汰的員工,不是因為他的能力只有「一千」,而是根本不肯去嘗試。他的失敗,是沒有向上的動機和鬥志,一早認輸了。耶穌也說,「多給誰的向誰多要」。說明大有大做,小有小做。被認為成功的,別人的期望更大。能打進大公司的,形勢比人強,但工作壓力更大。耶穌也說︰「在前的會在後,在後的要在前。」恃著本身的實力和成就,而對形勢麻木,不願求變搏殺,終會失去優勢,被別人迎頭趕上。

  這些原是做耶穌門徒的道理,一樣可以應用在職場上。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喜樂工程】

【破局錦囊】

【商旅大中華】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童話人間】

【釋經講道】

【品蘭集】

【職場攞景】

【蔗渣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