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文化對談系列
 基督徒從禮崩樂壞看國情


2515 期(2012 年 11 月 4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教育部舉行基督教與中華文化對談系列講座,第一講已於十月二十七日晚,在聯會教牧中心舉行。由中國歷史學者李學銘博士主講「從禮崩樂壞看殷商至秦對國的觀念」,道風山基督教叢林主任陳曉東博士主講「禮崩樂壞:地上之城與上帝之城」。

  中國歷史學者李學銘博士主講「從禮崩樂壞看殷商至秦對國的觀念」,他首先解釋「國」的概念,原先是指一、「邦國」;二、「都域」、「城域」,三、「地域」如:山國,後來演變成「天下」、「國家」等意思。李博士表示,從殷商時期,人們對「國」的概念,還是比較狹義的。直到秦國吞併六國,是中國首次走向全國大一統的道路,原因不是因秦國地勢優勝,亦不因兵力特強,乃是因為宗法制度破壞、貴族封建制度逐步崩潰等原因,再加上禮崩樂壞導致諸子百家的思想突破,令人從狹義的國家概念走向廣義的國家概念,即是由都域、邦國的觀念走向中國、天下的觀念。秦國統一後的大臣並非全部都是秦國貴族,還有平民階級,秦始皇的政府是中原地域的中西混合、貴族平民合作的政府。禮崩樂壞之後的突破讓大家對國的觀念逐漸的改變,促成大一統之局,奠定了中國以後統一的規模,縱使以後國族之間對峙及分歧,但主流思想仍是國家要統一,版圖要完整。

  陳曉東博士回應,他表示人類的歷史是追求秩序,中國人對秩序的概念,所有關係都有親疏之別,世界秩序也由此展開。秦的興起,對文化、政治秩序都有深遠的影響,從殷商封土建國的觀念,在漫長的歷史,其秩序建立是由家到國,由血緣親疏關係拓展出去。直到秦朝大一統,秩序得到調轉。然而,專制起源於秦國的大一統,梁啟超先生列數了君主專制的十害,陳博士表示,梁的觀察有對的地方,然而,君主專制並非只是中國的問題,而是人類在整個世界歷史存在的問題。專制並非完全負面的,世界上也有多種多樣的政治模式,各都有缺點。陳博士又以「禮崩樂壞:地上之城與上帝之城」為題,他引述奧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中指出,世界是由兩個象徵性的城市組成:善城與惡城,上帝在善城,魔鬼在惡城。人類歷史就是這兩股力量作殊死戰的紀錄,雙方互有勝負,但最後上帝將在此戰爭中獲勝。

  陳博士表示,內心信仰與社會秩序乃互相影響。正如保羅所說的「因信稱義」,之後帶來「自由」的生命。在基督裏得以自由,人類可以超越血緣、種族等關係,達到平等的境界。又如馬丁路德所說,基督徒有絕對的自由,但同時又是絕對的不自由,因在自由裏,要承擔服侍的責任。陳博士總結,地上的君王是憑着地上的武力掌權,而天上的君王則憑着真理、仁愛及和平等掌權。執政者必須對道的順服,具有對公義、和平、仁愛的追求。任何政體都有其不完善的地方,而保羅在加拉太書五章中記載聖靈的果子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在此德性的網目中,可以找到基督教對國家制度的嚮往與社會發展的指南。

  教育部部長鄭守定牧師表示,舉辦是次系列講座目的,是由於香港基督徒或教會都是中國的一部分,應該對國家有所認識,以及從中得到反省的機會。下次講座將於十一月二十四日(禮拜六)晚上七時,在聯會教牧中心(尖沙嘴北京道57號國都大廈六字樓)舉行,屆時由新亞研究所副教授吳明博士主講「從禮崩樂壞看儒家的興起」,香港浸信會神學院教授鄧紹光博士主講「基督徒對現今道德崩解的反思」。報名者可電二三三七四一七一。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破局錦囊】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世說新語】

【文化之旅】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牧杖攻防】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觀景人生】

【譯事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