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設國史科就是最好的國民教育


2507 期(2012 年 9 月 9 日)
◎ 教會之聲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最好的國民教育,不是要勉強成獨立一科,而是恢復在所有中學由中一至中六都開設中國歷史科。

  英國哲學家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曾說:「歷史使人明智,詩歌使人韶秀,數學使人縝密,科學使人深沈,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接著他總結道:惟有具備豐富的學養,才可以陶冶性情,不單可助娛樂,更可添文采,可長才幹。

  基督教信仰很注動歷史教育,其中一個原因是承傳了猶太民族濃厚的歷史意識。猶太人在教導下一代時,總強調要回望歷史和汲取歷史的教訓。如果我們翻閱舊約聖經,特別是五經的部分,不難發覺以色列人常追溯和反思過去,從中總結經驗,然後開展向前的步伐。五經的最後一卷書《申命記》正是最好的例子,「申命」的意思就是「重申」耶和華上帝頒布給以色列人列祖的誡命。為甚麼作者摩西要不厭其詳地向出埃及的第二第三代「重申」上帝的誡命呢?目的就是不想他們忘記過去,做個沒有根的以色列人。

  今天香港的年輕人處於歷史的夾縫,我們是在「一國兩制」下的中國香港公民。要準確認識這個身分,為這個身分定位,必須清楚認識中國和香港的歷史。中國有數千年固有之文化,當中有甚麼重要而寶貴的文化內涵,如道德倫理與文學藝術,值得我們欣賞、保留及發揚,從而發揮承先啟後之功,這是我們當前的責任。惟同一時間,我們又是生於斯、長於斯的香港公民,香港這個城市和社會,又有甚麼核心價值要好好保存,以至香港除了繼續自強不息;還可以進一步回饋中國,令中國更加民主、富強和自由。

  昔日錢穆先生語重心長的勸戒青年人,唸書階段一定要多讀國史,一定要從自己歷史文化中去探索。香港自九七回歸之後,奇怪是中國歷史科不單止沒被重視,反為被打入冷宮,聊備一格的只在初中開設。現在大部分的高中學生都不用修讀中史,試問他們又怎會建立健全的國民意識呢?而掏空了中史卻侃侃而談甚麼「國民教育」,又豈不是一個很大的諷刺!

  就讓基督宗教的辦學團體,率先在所辦的中學恢復和加強中國歷史科。其實只要好好開設國史科,再加上好的國文科,國民教育科已無需劃蛇添足了。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破局錦囊】

【如沐春風】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教會觸覺】

【特稿】

【世說新語】

【文化之旅】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觀景人生】

【譯事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