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機構制定財務報告
 首重真實公平兩大原則


2505 期(2012 年 8 月 26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偶爾有教會機構被傳媒揭發帳目混亂,事實上不少的誤會出自制度問題,更重要的是管理層對財務報告採取「公開盈餘會導致少收奉獻」的態度,於是財務報告結論不真實、不公平。香港教會更新運動於八月十六日舉行「眾目睽睽下的財務管理」交流會,有逾六十人參加。

  曾在四大律師樓工作溫澤君小姐分享自己一直有捐款的習慣,但卻從不知道哪間機構有真正需要,她說:「我想起吃飯有openrice,捐款也應該有一評級指標給予公眾參考,於是創辦了iDonate,透過網站和手機應用程式作為評級平台。」iDonate現時共查閱了二千一百間機構的財務報告,其中不包括學校、醫院及私人基金會。她指出慈善界出現「兩極化」現象,頭5%的慈善機構收到85%的公眾捐款,共達三十一億五千萬港元,而有5%屬於「睡眠戶」,少參與慈善工作亦得不到捐款,處於中層的90%機構勤於慈善工作但卻難以得到公眾認知,得不到捐助。

  類似的民間監察平台,英美早已流行一段時間,如與美國稅務局合作的Guide Star、常發佈深入調查報告的Charity Watch、以量和質作評級的BBB Wise Giving Alliance等,各監察平台有不同準則,如籌款的總支出佔當年總支出超過35%即時會被評為不合格等。香港首個監察平台「明施慎選」iDonate透過籌款效益、籌款費用佔比、項目費用佔比、員工薪酬佔比、行政費用佔比、全年盈餘此六項目為機構作出評級。總評級以心形圖案顯示,營運效益最高的可獲四個心,另外以金錢圖案顯示捐款需求,最高為三個金錢圖案,表示該機構急切需要捐款維持營運。而手機應用程式亦可查閱當天的合法賣旗機構,慎防市民被騙。

  香港專業人才服務機構執行董事、香港教會更新運動董事袁海柏先生指出教會機構若要制定良好的財務報告,必要堅守「真實」和「公平」兩大原則。他明言財務報告的結論影響甚巨,舉例解釋財務報告如拍照,只要把所有物件影在同一照片中,但拍照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他說:「財務報告不單只有數字,結論中的文字解釋亦是一部分,如何用文字去為數字解釋可以影響整份報告。」

  故此,袁又指出制定良好的財務報告,董事會及管理團隊擁有正確的態度甚為重要。他不諱言:「經常聽到『只要問心無愧,向上帝交代就行了』,這態度在財務報告上絕對不合宜,我們除了是屬靈的群體亦是地上的群體,我們要平衡兩邊身分而非側重。」

  他續指教會機構需要有基本五種相關的財務報告,包括收支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動表、收入分析表、支出分析表。但指不少機構的通訊只刊登「收支表」,他認為有需要連同「資產負債表」一併刊登,並定期制定試算表。他批評有些教會機構態度不正,認為公開盈餘會導致少收奉獻,於是不公開,只不斷宣傳需要信徒的奉獻支持。

  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胡志偉牧師回應說:「有教會機構出現『無糧出』的情形,於是不斷叫人奉獻,這些機構認為教會和信徒有責任奉獻支持。但我認為長期不能出糧的機構不應給予奉獻,因為她們理財不善。現實是應該聘請更少同工,縮減規模,機構不一定要大才可營運。」袁先生回應時建議教會機構應在董事會或義工中尋找會計相關專業的人士,作為機構負責人在核數時亦不應抱持「外行人管內行」的心態而不敢於查清帳目,他直言當會計的人早已習慣被人查清帳目和給予意見。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破局錦囊】

【如沐春風】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聯會新會堂巡禮】

【世說新語】

【文化之旅】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牧杖攻防】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觀景人生】

【譯事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