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本書,中譯書名「踏上生命的第二旅程」,作者Richard Rohr是天主教聖方濟會的神父,他寫這本書是要帶出生命是一個由外而內、由淺入深、由物質世界到心靈世界的旅程。
陳一華牧師正值「退休」之年,並且剛完成三十五年的牧職,他大可優哉悠哉,在錦鏽花園享受天倫之樂,但他竟然計畫人生的第二旅程,就是投身社會最前線,甚至在政界作出見證。
這個社會生病了
「這個社會生病了,我們除了要準確的斷症,更需要對症下藥的予以治療。」陳牧師有著悲憫的心懷,對香港社會的「病」有切膚之痛。
陳牧師於一九九六年寫過《全人醫治》一書,他當時積極推動院牧事工,並曾經於九零至九五年出任香港院牧事工聯會的總幹事,任內將院牧服務推廣普及至全港不同醫院。
原本香港的醫院只重視醫病,自從有了院牧服務之後,多了「心靈關顧」這個層面,看病人不單是一個病歷的號碼,更加是一個有感情有靈魂的活人。
陳牧師眼中的七百萬香港市民,也不僅是一大堆數字,而是一個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但怎樣幫助他們呢?怎樣令他們活得更加幸福和有尊嚴,這是陳牧師近些日子常思考的問題。
領人脫離罪惡的網羅
「患病固然辛苦,陷於罪中不能自拔更是苦上加苦。」陳牧師對香港人的「苦」感觸良多,更可追溯至他早年的事奉—在互愛團契和參與福音戒毒的工作。
早於一九七七年神學畢業後,除了最初兩年在堂會事奉,陳牧師即投身互愛團契負責福音戒毒者之牧養工作。陳牧師說這是一項挑戰極大的工作,因為戒毒者多來自基層,家境很複雜,甚至曾加入黑社會,所以在友儕社群中很缺乏「正面」的榜樣,在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影響下,即使戒毒後仍有重蹈覆轍的可能。
多年來陳牧師對於戒毒、戒賭、戒癮皆有很深刻的體會,他認為人靠自己是很難的,人是一個罪人,罪人又怎能自救呢?惟有靠主耶穌才可以脫離罪惡的網羅。
體會人性的軟弱和掙扎
除了院牧工作和福音戒毒的工作,陳牧師自九五年開始擔任警察以諾團契團牧一職,其後於二零零六年正式成立「紀律部隊團契」,將警隊以外的紀律部隊納入佈道和牧養的範圍。
這階段大大擴闊了陳牧師的眼界,令他對流血不流淚的「男子漢」有深刻的了解。陳牧師認識許多紀律部隊的人員,多數是男子漢,但外表強悍的他們卻往往有軟弱和不為人所知的另一面。不少紀律部隊人員因著工作性質和輪班當值,往往缺乏天倫之樂的滋潤,有些為了找尋刺激,一不小心就染上賭癮,而且愈賭愈大,結果不能自拔。
往後二十年的事奉路
認識陳牧師的人,都感覺到他是性情中人,對人對事很有情味,對孤苦弱小者尤有憐恤。他常問自己,人到六十,如果按照香港男士的平均壽數,他大概還有二十年的生命,但如何活好這二十年?如何令自己可以幫助更多人、祝福更多人?這是他近日的反思。
他最近出版了另一本書《與我何干—陳一華心耕無牆教會》,道出了他事主三十五年的心得。他笑說禮拜堂當然要有牆,否則多涉及僭建,但基督的教會必須是「無牆」,讓社會大眾能夠看到它、進到它裡面。若問及陳牧師人生第二旅程的方向,他說就是耕耘無牆的教會,讓教會進到人群中,人也可以進到教會中。
而他自己呢?就是將過去三十多年服事的經驗和心得,好好整理為一套社會服務的理念:「老有所養,幼有所學,病有所依。」意思就是在老人工作、教育工作和醫療工作三大範疇,嘗試作出貢獻,不論是政策上抑或親身參與上,他都作好準備,迎難而上,並且相信上帝必讓他看清楚下一里路的參與。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破局錦囊】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釋經講道】
【品蘭集】
【特稿】
【世說新語】
【文化之旅】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牧杖攻防】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觀景人生】
【譯事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