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旅途,精彩有時,落寞也有時。在風景不佳、山窮水盡之際,沮喪和無力感也隨之而至,茫然之中失去了向前走的勇氣,不知道前面的路在哪裡。
在《基督徒的生活》(加爾文著,錢曜誠等譯,孫毅選編並導讀)這本書中,作者彷彿和疲憊的旅人一同坐下,緩緩地打開人的心結:「我們不可因自己緩慢的速度感到絕望,因為即使我們的進度與所盼望的不同,但只要今天比昨天更進步,我們就不至於一無所得。」
這本書如同一幅展開的心靈地圖,作者從中描繪出基督徒生活的三個特徵:自我否定、背負十字架、默想永生。自我否定,是關閉過去的閘門,學習交託,懂得放下;背負十字架,是活出順服與忍耐,在患難中經歷神的同在;默想永生,是透過眼前的迷霧看見遠象,這恰恰是時下迷茫的行路人最缺乏的。
默想永生可以帶來心態的轉變,首先是輕看這個世界,輕看得失、榮辱。其次是存感恩的心,珍惜神的賜予和祝福。也就是說,帶著感恩和知足的心來輕看這個世界:
一是有的好像沒有。不把擁有的東西看成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似乎沒了就不能活。保羅說:「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祕訣。」,這就是看淡、看輕之後達到的境界。
二是管家的精神。「輕看」不是放棄責任,而是忠心於神的呼召,只有輕看,才能把工作看成託付,讓恩賜成為祝福他人的管道。輕看,才不會濫用資源,而是以節儉的精神有效地管理。
三是不懼死亡。對死亡的懼怕,是人與生俱來的自然的情感。默想永生會讓人不再臣服於死亡的權勢,因為主的安慰和應許,能讓憂愁的心變得喜樂:「你們就當挺身昂首,因為你們得贖的日子近了。」(路二十一28)
輕看,是放下纏累人的包袱;感恩,是看到並珍惜神在今世的祝福。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喜樂工程】
【破局錦囊】
【如沐春風】
【釋經講道】
【品蘭集】
【特稿】
【世說新語】
【投稿】
【文化之旅】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聖化工作間】
【讀者來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