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會難達政教分離
 接受政府資助破壞原則


2482 期(2012 年 3 月 18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劉振鵬博士認為教會既取政府資助,自然要面對校本條例的挑戰。

特首選舉近日更趨白熱化,港人參政意識日漸高漲,惟「政教分離」似是普遍香港信徒對教會與政治間關係的看法和共識。香港浸信會神學院實用神學(基督教倫理)助理教授劉振鵬博士並不苟同,他認為香港教會大都不在政教分離的狀態,如部分教會接受政府資助辦學等行為,破壞分離原則。

  香港浸信會神學院教牧持續進修中心於三月五日下午舉辦「政教關係─反思教會的政治參與」課程。劉振鵬博士先為政教分離下定義:「在概念上,有state church(國家宗教)的國家,就不屬於政教分離。如聖公會是英國國教、長老會是蘇格蘭國教。」就香港而言,劉認為九七前明顯不是政教分離,而九七後,香港的教會與政府蘊含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他認為:「要政教分離,政府就不能用公帑資助教會及其事工,用了就違反分離的原則。」

  劉博士分享《辛維思政論集》中多個論點,其中談到辛維思認為:「《基本法》所保障的宗教,應只限於合法的宗教活動,而不應包括超越宗教活動以外的『政教合一』活動……」劉個人認為若由政府判斷宗教是否「合法」已是危機,如中國三自教會與法輪功,均是因該宗教是否影響政府而被斷定合法與否。他說:「我的立場是不應有宗教法,因宗教法的管制能在大部分法律條例中作出監管,不需要政府獨立修訂有關宗教的法例。」

  劉呼籲停止受資助

  缺乏金錢仍能傳福音

  現時不少香港教會均有辦學,並接受政府的資助,如土地、燈油火蠟等,劉認為接受政府幫助的做法不可取,間接破壞政教分離的原則。他反問:「人送你錢是否等於你必須拿取?若然危害信仰應否選擇不要?接受了資助就不思進取,猶像在溫室中,假若一天沒有了溫室,面對狂風暴雨時就不懂生存。」有與會者直指有教會拿取資助時知道「馬會」是贊助商之一,牧師仍堅持申請,劉認為侵蝕是一日一日慢慢發生,會在不自覺間掏空價值。

  「耶穌的跟隨者也不用世界的資源。」劉博士說道,故此教會不應該接受政府任何資助。他明白沒有資助會令事工項目減少很多,但反問:「減少有何問題?教會、機構應撫心自問抱著甚麼動機辦學、事工,是為禾場上的人數?是被成功神學牽著走?」

  他指教會不一定每一間都需要發展成為巨型教會才稱得上健康堂會,只要做好牧養工作,上帝不重視教會規模。「教會開倉派糧可能比開十多場佈道會更好。」他認為教會不應積存太多資金,應將多出的分享到社區,並認為缺乏金錢仍然能做好傳福音的工作。

  今日教會對申請教育資助已習以為常,原在六、七十年代時,浸聯會曾為是否接受六年免費教育的資助討論得熾熱。當時會議上,美南浸信會宣教士極力反對,惟本地長執贊成,認為禾場廣闊,有機會就該拿資助,差會更立時出信表態,如有任何機構拿取資助就停止對該會之資助。他說:「當時即使知情,亦礙於現實問題接受了,但這只是現實而非生死問題,這值得我們反省。今天接受資助辦校,面對校本條例是正常不過的事。」他認為最適當的做法是把本港的基督教學校全轉為私校,不接受資助,把沒有營運能力結束,將資金集資在一、兩間學校,避免辦校傳福音的價值被掏空。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喜樂工程】

【破局錦囊】

【如沐春風】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童話人間】

【釋經講道】

【品蘭集】

【職場攞景】

【蔗渣小民】